从小明的数学期中考试的卷面及平时作业来看,妈妈发现小明能清楚记得数学基本概念,但理解不深刻,所以实际运用就出了问题,必须通过适当的练习来弥补。妈妈琢磨怎么才能把这个想法合情合理地传达给小明,机会来了。一天小明拿着测试的周报来找妈妈,说是数学老师要家长写感想。妈妈想借此机会让小明学习从测验中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于是母子俩一边看着题分析:
……
“题目难吗?”
“不难,简单!”
“时间够不够用?”
“不够用,还有两道题没做。”
“所以也就没时间检查了。”
“嗯。”
“你觉得题目简单,但时间不够用,那是什么原因呢?”
小明没吱声。
“我刚才提问你概念,你都说对了,说明你都记得。从前面题目分析看,应用题做得最好,填空题错得比较多。”
“是。”
“那我谈谈我的看法,你看对不对?”
“好。”(小明很爽快地答应了。)
“我认为如果时间不够,大多数情况是不熟练造成的。你觉得呢?”
“我知道了,我要做些题了。”
“很好,那你每天要安排好时间。如果有困难,请让我知道。”
……
一边交流,一边分析,妈妈也写完了感想。
小明看着妈妈如此认真细致地分析并写出有理有据的完整的感想(已超出老师的100字要求),很受振动。妈妈趁热打铁道:“我不是因为老师有字数要求才这样做,我是希望你能从中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学习效果,妈妈始终相信你能把数学学得很棒。”小明感激而坚定地看着妈妈,轻轻说:“谢谢妈妈。”
一天晚上,小明将做完的数学作业本放在她面前说:请抽空检查并签字。妈妈表示可以签字但不检查,小明愤愤离去。妈妈翻看了小明的作业本,可够乱的!突然她心生一计:我把那几道题做一遍,让他给我检查。于是,妈妈在一张白纸上抄上题目留好空位,认认真真工工整整地做起来。一会做完后,妈妈将“作业”拿给小明:“老师,请检查。”小明一听,有点不好意思,但看到妈妈的“作业”,眼睛一亮(妈妈看在眼里,有门!)。他平和地对妈妈说:“你第三题错了,我的是对的,我偷偷看过老师的答案。”“好,我去检查,”妈妈去检查了。如此反复了三四次,妈妈毫无怨言地、平心静气地去改错,直到全部做正确,而且稿纸始终保持美观整洁。当中,小明也认真地检查起自己的题目,错误的重做,写得也整齐了许多。之后他的作业也比以前的整洁多了。
中午,一家人出去吃饭。走在路上,小明给父母说他昨天数学的试卷:有道题他做的是对的,但老师却给他判错了,班里的另一位同学做错了,老师却给那位同学判对了。在等饭的当中,小明指给爸妈看那两道题。爸爸看了说:“你是对的,你打算怎么办?去找老师要分?”“不用了,”小明轻松地说。接着往下看,妈妈和小明一同发现他的一道应用题是对的,老师判错了。父母及时地肯定了小明的解题是正确的。小明好心地说:“也
总结:
1、孩子的信心来自于家长的信心;
2、每一个孩子都想做好自己的事情,家长应以同理心给予其关爱和巨大的支持;
3、孩子是有很强的自我纠错能力的,关键是怎么将它激发出来;
4、人人都喜欢表扬,特别是在自认为做得不错的时候,孩子也一样,家长应仔细观察把它挖掘出来;
5、智力活动是有差错的,孩子的所谓粗心并不是天生的,而是成人强加给他们的。如果当他们第一次出现错误,家长只是让他们知错就改,而不是一味地负面强化,就不会有那么多“粗心”的孩子。我个人认为,对孩子来讲,有时智力活动错了就是错了,没有理由可讲,所以改正就可以了,就事论事的方式也许孩子更易接受。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