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芬芬:分析单亲家庭教育利弊原因及解决方法
背景提示
目前我国的离婚案件已占全部民事案件的一半以上。父母的离异给子女带来了极大的不幸,这都十分令人忧虑。单亲家庭孩子由于缺乏父爱或母爱,内心焦躁加上外在调节不利,比双亲家庭孩子更容易激发不良情绪,产生不良行为习惯。
国外研究表明:家庭的缺损对子女的心理发展有明显的影响。美国一份对15个州2.4万名中小学生的调查表明,在学校里,单亲家庭的孩子比那些有双亲家庭的孩子麻烦更多。他们进步慢,缺点多,违反纪律的行为也多。进入中学后,这些身心不良的状况较之那些家庭完整的孩子更为明显。
毋庸置疑,单亲家庭的家长们承受的压力要比双亲家庭的家长大得多。可是,父母离婚带来的不仅仅是家庭的破碎,不仅仅造成当事者本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孩子心灵上的创伤,思想道德人格学业上的深深影响,而后者又往往不被人们所注意。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成败有三个基本条件,即:抚养人的基本素质、抚养人的责任感、抚养人的教育思想。调查研究表明,单亲家庭教育如果具备了这三个基本条件,还需克服四个不利因素,即:心理压力及精力、财力、能力的不足。但同时,也可发挥四个有利因素:爱的给予和教育的投入都十分强烈和专一、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更有保证、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更加突出、自立教育更易取得成效。这还不够,还要更加关注单亲家庭子女教育成败的五个特有因素:一是家长是否有良好的心态,二是是否首先考虑了子女教育,三是是否善于处理好亲子关系,四是是否重视和善于解决单亲家庭中缺少一方的缺陷,五是是否正确对待子女与对方的联系。
一、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
问题一:抑郁孤独逆反粗暴。由于父母离异,孩子由一方抚养,家庭失去了往日的欢笑,特别是重新组建家庭之后,某些孩子的孤独感、不融洽感会进一步加剧。在校表现为:不爱和同学接触,不善言谈,出现矛盾不能和老师沟通,或心理抑郁,或行为粗暴。
问题二:怯懦自卑,狭隘自私。由于家庭的不健全,造成了孩子心理上的欠缺,他们常常感到不如别人,感到让人瞧不起。他们认为自己是多余的人,认为命运对他们不公平,致使他们不信任别人,也不信任自己,生活中充满了迷茫和悲伤。
问题三:心理偏位,放任对抗。由于家庭的缺损,孩子在家庭里得不到足够的温暖,产生一些心理偏位。既然父母不能给自己足够的关心,那么只能靠自己来寻求快乐了。于是他们就到家庭以外去寻求慰藉,经常进网吧、录相厅、歌舞厅等场所。在校表现为:不能严格遵守学校、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比如迟到、早退、旷课、打架,不思进取,扰乱班级等等。
问题四:情绪不稳,厌学严重。单亲家庭孩子中的学困生在学习心理上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志向水平低、厌恶学习等。其外部表现为:行为懒散、放任;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主动参与学习;回避老师,不主动向老师请教;严重的会干扰课堂纪律,甚至缺课等。
二、单亲家庭教育主要方式
方式一:专制式。专制式教育使家庭缺乏温馨,使孩子易变得自卑、腼腆、孤独、内向,以女生为多。
方式二:放任式。放任式教育的家庭所占比例最大。放任式教育使家庭教育无着落,孩子在校表现有行为习惯极差,且难于管教。
方式三:溺爱式。溺爱式教育的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只注重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各项需求,处处迁就以弥补其感情上的缺损,而忽视在思想品德上对孩子进行教育,不知不觉养成了孩子骄横、任性等坏习惯,使孩子成长出现了片面性。
三、单亲家庭教育的主要特点
特点—:父母双方相互推卸,结果谁也不管子女。一些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放任自流,连孩子上不上学都不加理睬,结果造成了孩子成绩直线下降,甚至误入歧途。
特点二:有一方想承担家长的责任,但力不从心,无能为力。一些离异方为下岗职工者,多属这一类。
特点三:有一部分家长忙于生计,无法管教子女。一些家长忙于工作,早出晚归,对孩子的学习动态、思想变化一无所知,待问题严重时才恍然大悟。
特点四:有的家长管教不得法,对孩子造成严重的负面效应。离异家长中有一部分,特别是男方性情粗暴。对孩子要么不管,要么毒打。结果,孩子不服教育,形成逆反心理。有的家长为了弥补孩子失去的父爱或母爱,在经济上对小孩百依百顺,有求必应,结果造成孩子好逸恶劳、挥金如土的习气。
四、单亲家庭教育的主要误区
误区之一:情感暗示过多。很多单亲孩子的家长总是把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都归咎于家庭的不完整,向孩子传递单亲家庭不正常的思想,使孩子也认为自己是不正常的。比如,一些家长经常说“孩子缺少父爱(或者母爱)很可怜”一类的话,在孩子的心灵罩上阴影。其实,父母亲经常吵架的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也很大。父母不经常在身边陪伴并不影响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让孩子理解单亲家庭也是正常的社会现象。
误区之二:一味排斥对方。很多夫妻离异后,一方带着孩子,就不愿意让对方与孩子接触,有的甚至干脆搬迁到对方找不到的地方,让孩子看不到父亲或母亲。有的有意识地把对方贬得一无是处,向孩子灌输敌对情绪。比如"你爸爸没有文化,像他那样肯定没什么出息"之类的话,孩子听得多了就会在心理上对另一方形成排斥,这是许多单亲家庭孩子性格偏离正常轨道的一个重要原因。
误区之三:过分溺爱孩子。溺爱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单亲家长表现往往更明显。他们总觉得夫妻离异了,很对不起孩子,因此,孩子有任何要求,无论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都无条件满足。孩子总能得到满足,他的抗挫折能力就无法得到锻炼,就容易形成孤僻、自傲、任性、自私等性格缺点。
五、解决单亲家庭教育问题基本方法
方法一:寻求需求点。人们每时每刻都有需求,这是人们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共同特点。所以抓住了需求点也就抓住了孩子心灵上的关节点。单亲家庭孩子最缺少的是亲情,他们的需求点无外乎有:需求家庭的温暖,需求成功的喜悦,需求别人的理解同情等。教育者要适时抓住孩子的需求点,在班级和家庭中创设亲情氛围,用亲情和集体的温暖抚慰他们心灵的创伤,给他们以亲切的关怀,使他们感受到亲情般的爱怜和温暖。
方法二:抓住闪光点。闪光点即一个人的长处和优点。抓住人的优点和长处来肯定、鼓励、表扬,哪怕是一点点,都能有效地打消人的自卑感,唤起人的进取心。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单亲家庭的孩子也不例外,当他们在学习上有创造性见解时,家长和教师则要格外夸奖和给予肯定。对单亲家庭孩子应该多鼓励,少指责;多温情,少冷漠。
方法三:发现兴趣点。兴趣是做事情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只有充分展示自己的兴趣、特长,才能培养和树立自信心。单亲家庭孩子恰恰在展示自己兴趣特长方面存在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发现并予以发展,就会失去教育转化使其成才的机会。孩子的自信心,紧张度,特别是孩子对所学知识的兴趣都会影响知识的迁移。因此,教师和家长必须善于发现并及时引导孩子的兴趣,并适时地把这一兴趣迁移到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轨道上来。这样才能产生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方法四:克服挫折点。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没有挫折。对挫折如果处理得好,就可能成为孩子进步的新起点、前进的新动力;处理得不好,则会变为思想上的下滑点、倒退点。单亲家庭孩子身上的挫折点很多,不仅表现在父母的离异上,在生活、交友等方面也有挫折。为此,教师和家长必须抓住这一思想转变的关节点,及时地进行劝慰、开导。
方法五:产生共鸣点。所谓共鸣点是指孩子之间在思想情感、行为处境等方面的共同点。单亲家庭孩子的处境是相同的,但思想行为却又不尽相同,这里不乏有成才成名者。单亲家庭孩子的思想起伏较大,性格、行为异常, 学习被动,习惯极差,缺乏自信等。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除了在生活上主动关心他们外,更多的是思想上的因势利导,唤起他们的自信。比如用卓别林、洗星海等有关单亲家庭子女为人类做贡献的事例,引发这类孩子的思想转化,使他们引起共振,产生共鸣,产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帮助他们认识自身的价值,执著追求自己的奋斗目标。
方法六:不要无原则地迁就、溺爱孩子。在丧偶或离异之后,为人父母者往往更加怜悯孩子,啥事都依孩子,一切都任由孩子摆布,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其结果常常导致孩子处处以我为中心,变成自私、专横和任性的“小霸王”,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不懂得尊重他人,往往瞧不起含辛如苦养育他们的父母。
方法七: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有许多单亲家长与孩子相依为命,把孩子当作生活中唯一希望,唯恐孩子不安全、出事故。对孩子的生活包办代替,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还采取种种办法来限制孩子的活动,这也不行,那也不准,生怕孩子出问题,孩子事事不能独立,没有机会亲自去体验一些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风险”,这样的孩子缺乏独立意识,一旦离开了家长,便不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了。
方法八:简单粗暴不可取。与特殊照顾和过度保护相反,有的家长对孩子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动不动就又打又骂,使孩子整日生活在惊恐不安之中,个性发展受到严重的压抑,形成胆小、孤僻、倔强、缺乏自信心等不良品质。因害怕惩罚而回避家长,不愿回家,便到外面寻找“温暖”,容易被坏人拉下水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家长教育孩子切忌简单粗暴,要注意正确引导。
方法九:孩子不是唯一的支柱。失去配偶之后,许多家长便把孩子作为自己唯一的精神支柱,往往把自己全部的希望]、梦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处处出人头地,特别是在学业上。但如果期望值过高,势必导致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
方法十:让孩子参与社会活动。单亲子女往往需要受到自社会的歧视、偏见,因而在性格上容易变得仙向、忧郁、自卑,甚至孤僻。家长要注意多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重视孩子情感方面的需要,多给孩子提供精神上的支持,教育孩子自尊、自强、自爱、自励,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尽可能地参与社会活动,不要逃避社会,要主动与人交往,培养健康、开朗乐观的性格。
方法十一:注意性别角色教育。在孩子心理成长过程中,性别角色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没有父亲男孩或母亲的女孩,在性别角色的学习中缺乏最直接的模仿榜样。所以,单亲家长应注意调动亲戚、朋友中的性别资源,给孩子适宜的影响,让其性别角色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展,培养健康高尚的人格,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方法十二:家长首先调整思想认识,调整心理情绪,引导孩子对家庭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夫妻离异大多是有无法化解的矛盾才发生的,离异虽然出现新的问题,但毕竟从更大的痛苦纠缠中解脱出来。面对新问题,要敢于正视,并逐步去解决。对孩子不应长期隐瞒离异的事实,那样反而增添一层苦恼。瞒是瞒不住的,蒙在鼓里的孩子知道实情反而怨恨父母。
方法十三:帮助孩子处理好同学关系。孩子的心理压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同演。家长要鼓励孩子在班上有几个要好的小朋友,经常一起学习,一起度周末。孩子的群体生活一旦正常,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果有个别同学说了刺激性的话,家长不妨找那个同学聊一聊或者写一封信。诚恳的态度和有理的分析,会使孩子懂事的。而找孩子的班主任反映一下情况,请班主任以适当的方式大班上讲清道理,造造舆论,正确对待这种情况。
方法十四: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及时解开孩子的思想疙瘩。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有些事情会使他们产生微妙的心理变化。家长要多注意孩子的言行,发现有异常的苗头,及时跟孩子谈心,了解情况之后,能及时疏导的就及时疏导。有的问题一下子解决不了,要进行更多的调查分析,考虑妥善的解决措施。
方法十五:让孩子接触其他长辈,接受多方面的教育影响。如果是离异家庭,不管哪一方带孩子,都应该让孩子与另一方面有接触与交流的时间,感觉父母之爱。双方都要讲理智,切忌在孩子面前“争庞”。如果有可能,应该让孩子与父母同时团聚,这在现代社会不仅应该,而且可能。不是夫妻,也可以是朋友嘛,何况还有共同的下一代。还要让孩子与其他亲友中的长辈接触,扩大孩子的交往面,家长的同事也是交往对象。这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
六、单亲母亲自身教育
单亲母亲的教育既包括对单亲母亲自身的教育,又包括单亲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提高单亲母亲的素质对促进家庭的稳定和孩子的健康成长将产生重要的作用。
基本内容
——对单亲母亲自身的教育包括:自信心的教育、平常心的教育、宽容心的教育、学习之心的教育。
——单亲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包括:克服自卑心理的教育、适应社会的教育、学会欣赏自己的教育。
主要途径
最基本的途径是搞好单亲母亲需求的调查。据调查,单亲母亲最欢迎的调查方式有: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
单亲母亲接受教育的方式除了上课这种普通方式外,更多的人喜欢的方式是个案访谈。因为这种方式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更具人性化,二是单亲母亲面对专家能有充足的时间尽情地倾诉,三是更能产生信任感。
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在适当的时候组织单亲母亲进行讨论,往往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就某一个问题分组进行研讨很受单亲母亲的欢迎,组织好这类活动对解决好具体问题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运用成功的典型引路有时能收到比教师讲课更理想的效果。
注意的问题
——教师要学会倾听。一是必须十分耐心地听,二是用心进行分析,三是要完整听完单亲母亲的叙述,四是要有表情地倾听。
——要善于解决问题。对单亲母亲进行教育,目的是帮助她们解决问题,不能解决问题,再好的教育也没人去听。
——要善于进行铺垫。所谓铺垫是指教师应当进行适当的交代。教师的铺垫一般有四种类型:一是进行感情铺垫,二是进行气氛的铺垫,三是进行背景的铺垫,四是进行注意力的铺垫。(顾芬芬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