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发现乐乐的视力有问题,经医生检查,乐乐是弱视眼。于是,两岁的乐乐戴上了厚厚的矫正眼镜。但乐乐仍然攀高爬低,他并不知其中的危险,倒把奶奶吓得一惊一乍的。邻居孩子有小三轮车,乐乐也要。奶奶担心乐乐戴着眼镜,磕磕碰碰的,坚决不同意。妈妈也很犹豫:乐乐戴着眼镜,万一跌碎了镜片,的确是很危险的;但运动是孩子的生命,二三岁孩子需要在运动中学习,在运动中成长。机敏、勇敢是通过身体运动锻炼出来的,不是通过语言说教教会的。妈妈记得日本一位著名的教育家铃木镇一说过这样一段话:“有的孩子乍一看,似乎没有接受过什么特别的训练,可是,却很机敏。事实是,如果不是进行过特别的教育(训练)的话,那么决定孩子能力的,就只能是孩子的环境和对环境的生理适应能力了。” 铃木镇一举例说:比如,有两个孩子在狭窄的通道上追着玩,另一孩子从对面走过来。两个追着玩的孩子高速猛跑,压根儿没有留意到对面走来的孩子。就在要撞上的一刹那,对面走来的孩子猛的把身子贴到墙上,与那两个孩子仅一发之差就闪开了。这就是应激反应能力。
人天生有这种应激反应能力,在紧急关头以保护自己脱险,如学步的孩子跌倒了,会自然昂起 头,而不会让自己嘴啃泥。孩子如果从小失去应激环境,没有机会运用这种能力,这种能力就会自然消退。
妈妈和爸爸权衡再三,认为乐乐视力不好,更加需要从小训练机敏、机灵和应激反应能力,于是,乐乐有了一辆小三轮车。
早上,妈妈骑自行车,乐乐骑小三轮车,母子俩绕着楼房兜圈儿骑;妈妈去买米,乐乐用小三轮车把米驮回来。星期天,一家人去公园,公园离家有两站路程,还要上一个斜坡。乐乐骑小三轮车,爸爸妈妈步行,上斜坡时,爸爸助上一臂之力,乐乐的三轮车就冲上了斜坡。晚饭后,乐乐常常和院子里的小朋友比赛骑车。妈妈喊:“各就各位――预备――起!”这些小骑手就争先恐后拼命骑,大概是因为多数是女孩,所以每次都是乐乐得冠军。
戴着小眼镜的乐乐常常骑着小三轮车兜风。有时飞驰电挚,有时优哉游哉。有的地方路面不平,小三轮车颠颠簸簸,难免摔跤。奇怪的是,每次小车摔倒,乐乐总是安然无恙。显然,这是因为乐乐从小就是在运动中长大的。
爸爸妈妈很庆幸,他们的教育策略是对的,他们没有因为乐乐戴眼镜而限制乐乐的活动。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