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打工感悟一:学好普通话
除非你一辈子不出门,不然,应该学会普通话。厂里云南小伙子多是佤族人,他们说佤语时,叽里呱拉,一句我也听不懂,山东方言也似懂非懂。大街上有一个卖海鲜的,在小喇叭中吆喝,竭尽全力,声嘶力竭,但至今不知道他在推销什么吆喝的什么!只听到“……便宜啦!……快买啦”六个字。
老板训话,讲了一通后,问,听懂吗?大家答:“没有。”“没有?那好,我再讲一遍!”又讲了一遍后又问,懂不懂?大家仍是癞蛤蟆跳井――扑嗵!(不懂),只听懂了一句,每人罚款100元!为什么罚款,问了几个人都不理解,最后一个山东西南(鲁西南)的一个小伙子用普通话给大家解释,大家才知道,饮水机被弄坏了,如本人承认,倍二罚,罚1000元,没人承认,厂里每个男的罚100元,约30个男的罚3000元,最终没人承认,每个男的罚100,如果用普通话,就好多了。
一次在大院里,一个女厂长问我:“你去吃了没有?”山东话吃和妻分不清,我听成了“你娶妻了没有?”我赶紧说,娶了娶了,而且儿子都这么高了。”他说:“不,我问你有没有乞幡。”她的意思是有没有吃饭,我一听她问,有没有乞幡,分明是问我有没有媳妇,我忙说:“有媳妇,有媳妇!”她一听更急了,连比带画,我才明白了她的意思:问我吃饭没有。
抗美援朝时,一个师长是山东人,一次想了解山头情况,叫警卫员去山头叫下来一个人,山东话“人”“营”不分,结果,警卫员从山头叫下来一个营,导致战斗失利,山头失守,师长要枪毙警卫员,警卫员大声喊冤,参谋长和政委过来相劝,说你讲的“人――营”连我们都分不清,怎么能怪他呢?谁知道你要的是一个人还是一个营?结果不了了之,这是一个字导致一次战斗的失败。第二天全营反攻,虽夺下了山头,但全营战士几乎全部战死,只剩下十几个人,而且还都负了伤,所以,要学好普通话,是出门和人交流的一个重要条件。 (打工日记连载21)
作者打工感悟二:学会感恩
记得有一篇文章说过:人应该学会感恩。本人深受启发,在生活中时时保持一颗感恩的心,人际关系和谐非常。在厂里,当东北那个四平人差点扣掉手指时,周口市的老孙手把手教我扣盘子的诀窍,当另一个东北人被船缆绳把脸打烂时,云南小伙子肖刚告诉我:今后万一上港,站在什么地方较安全。有一次上韩国人开的仓库装鱼车,装了两丈多高,一不小心差点摔下来,而被南阳的付朝风一把抓住时;当我有病吃不下饭,炊事员偷偷送来一碗稀稀的有鸡蛋的面条时,我都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时时想着如何报答他们。人际关系形成良性循环。
我回去将告诉我的学生,当老师牺牲休息时间为你辅导作业时;当老师在你的作文、周记本上耐心地为你批了一大篇批语,而不是大大地写了一个“阅”字,写上几月几号时;当老师循循善诱为你讲了一个道理,使你恍然大悟,没有使你误入歧途时;当老师带病工作,坚持上课时,你是不是也应该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呢?和同学们相处也是这样,时时保持一颗感恩之心,则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睦相处,我们就会感到生活中处处充满阳光。 (打工日记连载22)
作者打工感悟三: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力量
厂里边二十几个云南小伙子,大都是初中肄业,厂里最累的上港的活,他们全包了。厂里的大多数妇女、年轻人文化都很低,厂里的下等活都是他们干的。
我刚进厂时,老板看我年龄大,很不满意。后来我利用我的知识,协调了几起厂里的劳资矛盾。又看到厂里不少地方存在着窝工,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于是给老板提了九条建议。其中第三条是把一个卡盘工序由二十人减少到十人。既使老板每晚节省500元左右的加班费,又使工人们劳逸结合,双方都很高兴。老板当天晚上就采纳了这个建议。其中第五条建议说,老板的轿车尾数是798,看出是想叫企业久久地发,企业要想久久地发,必须留住人才,我告诉老板:企业的“企”字即人止,即把人才停止停留在企业里,企业就会兴旺,就会久久地发,然后我向他列举了厂里十多个人才,建议他善待并如何留住这些人才,老板十分高兴,知道了我是一个有文化、有知识的人,要我干统计(厂长助理),因为我干一个半月就要走,又因和我出去体验生活的宗旨不相吻合,我谢绝了老板的好意。后来,他又给我找了一个十分轻松的活,给入库的鱼每盘加半斤水,不加水时,允许我休息不签到。不仅工资照发,而且建厂近二十年,每人进厂压半月工资,年终结算,我干了一个多月,例外没有压工资,最后老板还邀我明年暑假再来,可以不干活,只管转转看看,提个建议就可以,我想这应该是知识的力量吧! (打工日记连载23)
作者打工感悟四:文化的功能
文化有许多功能,其中有一个筛选功能,它使文化较高的社会精英进入上层,文化较低的留在下层。从而保证整个社会机器的正常运转,把这个功能反过来是不可想象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我在厂里看到电工、机修工,每天很轻松,就想到哪怕上个职业中专、技校学一技之长,也比及早辍学只会卖苦力强。远的不说,就说我们博爱县吧,就有许多靠学习改变自己命运的成功典范,比如博爱职业中专毕业的崔三方,已成为中国食用菌协会会员,他的家乡生产的白灵菇远销日本、马来西亚;该校毕业的刘敏从事焦作新闻的播音工作,丁丽成了央视七套军事节目的主持人;更有我村高中毕业的宋庆海,不仅学习好,品德佳,而且写的一手好字,能办一手漂亮的板报,在部队中脱颖而出,转业后,现任郑州广电局正团级副局长(正团级);高中毕业的杜维国,当兵转业后,现任郑州干休所政委;大专毕业的刘绍德,鹤煤集团的下属煤矿的纪检书记(正县级);北京大学毕业的李太淼,河南社会科学院《中州学刊》杂志社常务副总编,河南省智囊团成员等。我想人生应该有理想、有追求,求而未得,一辈子不留遗憾;无所追求,及早辍学,就是打工也不可能打出彩来,难道不是这个理吗? (打工日记连载24)
《一个乡村教师的打工体验》读后
一、一个乡村教师,为了取得第一手教育材料,便不怕酷暑,不怕千里,去从事正常情况下难以想象的艰苦的体力劳动生活,而且能在极其非人道的管理下和极其残酷的景况下坚持到“原订计划”的最后一天,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壮举!
在非人的生活中还有心情记录当时的劳动实况,这是一般人也做不到的另一了不起的性格!
全部的过程,只是为一个目的------体验体力劳动者的生活,更确切地说是为了取得教育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材料,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很高尚的目的。这样的情怀,令人感动。
二、先生也是“年过半百”之人,历经人世沧桑而情感仍这样纯朴,价值观世界观仍没被多变的世态扭曲改变,仍然保持了一个教育者的道德良心,仍然在为教育倾注热情,而且不惜身受折磨、虐待而去体验生活,这使我更加相信中国的农村教师中,有值得信赖的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但他们只是很少为人所知的“中小学教师”!
杜先生的情怀,使我感动。但愧无才能表达,只好借用赵朴初先生的一首词,敬献于先生:
金缕曲 《敬献人民老师》
不用天边觅,论英雄,教师队里,眼前便是!历尽艰难曾不悔,只是许身孺子。堪回首,十年往事,无怨无尤吞折齿,捧丹心,默向红旗祭。忠与爱,无论比。
幼苗茁壮园丁喜,几人知平时辛苦,晚眠早起。燥温寒湿荣与悴,都在心头眼底,费尽了千方百计。他日良才承大厦,赖今朝,血汗番番滴。光和热,无穷际!
杜满堂先生,实堪当赵朴初先生所给予的崇高的评价。
三、我们中小学教师的力量的确是微小的,我们对于学生,只能告诉他人生的真实情况:有可以生活得幸福些的,也有只在不幸中艰难度日倍受凌辱煎熬的。
我们应该使学生懂得:“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从而激发起更多的孩子的学习热情和对生活的理想。这样做了,也就对得起了自己的良心了。
赵彬渊 2008年月12月25日
附作者简介
赵彬渊:河南著名原生态教育家,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班特约教授,河南省教育厅新课改专家组成员。曾任辉县市城内中学校长,现任博爱县试验中学校长。
可贵的实践与探索(焦作市政协委员宋宝塘)
最近几年,乡村中学生的厌学和辍学打工问题较为突出,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但都苦无良策。杜满堂老师的打工体验,既是一种无奈之举,也是一种可贵的探索。《一个乡村教师的打工体验》是我在春节期发现的,读后令人感动,所以便将这组日记在焦作沁园春论坛(www.jzqyc.com/bbs)上连载。
乡村中学生厌学和辍学打工问题是个社会问题,仅靠一个乡村老师的个人探索,力量是极为有限的,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将从事教学理论研究的专家和勇于探索的实践者进行有效对接,共同探讨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更加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应对记者采访时的官话文章)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