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三个常打架的小“华侨”

16年前 [02-11 17:17 周一]

三个常打架的小“华侨”

 

“这个案例很值得我们和这位家长共同研究”,经gxmhhx两位老师指导,这里特意进行了试分析和整理,以期分享。

一、案由描述

1、家有3个孩子,现居美国。老大快5岁,男;老二,3周岁2个月,女;老三17个月,男。老大和老二几乎天天打架,因抢玩具、为座位、因对方说不好听的话,甚至为了争论卡通片里的人物是男是女等等。几乎每个礼拜三个孩子的脸有被对方抓伤的痕迹,老大喜欢抓老二的头发,妈妈最恨这个,因为小时挨祖母也总抓她的头发。老二喜欢用手抓哥哥弟弟的脸,妈妈判定这可能是老二最有力的武器。妈妈疑问:怎么让孩子不打架?

2、老大和老二喜欢把最喜欢的玩具放进小包或者塑料袋里,走哪背哪,有时候能弄34个塑料袋,拿都拿不动,还楼上楼下的扛着,我劝他们放到自己各自的柜子里,可他们不干,看着是不放心。老二更绝,晚上上床睡觉要把小包和塑料袋放床上,还要放被窝里,这哪行啊?被妈妈强抢下来,便是一通哭。而且老二在国内时也经常藏玩具,只是没有现在这么严重。妈妈疑问:这样的现象正常吗?是不是他们心里没有安全感啊?是不是来到一个新的环境,跟父母还没有建立亲近感,所以用玩具来满足一种安全感啊?

二、家长做法

1、为了减少为玩具打架的机会,为老大和老二各分配了2个柜子,楼上楼下都有,方便他们放各自的东西,并规定:谁的玩具谁说了算;公共的玩具谁先拿到谁先玩,你想玩就得等。可是没有多大的改观,他们还是为抢玩具打架。

对此妈妈认为:鼓励儿童分享他们心爱的玩具不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就拿成人来说,你愿意把你最心爱的东西借给别人用几天吗?如果大人不愿意或做不到的就别要求孩子。

2、每次他们打架后,谁先动手谁就去"TIME OUT",面壁10分钟,不管是否有理,目的是教他们学会以理服人,要用嘴巴用脑子而不是拳头解决问题;或者跟老大说让让妹妹和弟弟,跟老二说让让弟弟……可不怎么见效,特别是老大和老二的架还是不见少打。

妈妈担心这样的教育,会让他们习惯以后被人打了也“让一让”,越让会就遭欺负。主张孩子不惹事,但不怕事,被人欺负了可以让一次,但有了第2次就得还击。

三、孩子成长背景

妈妈、三个孩子现居美国。老大和老二在国内由外祖父母隔代抚养2年,一个月前移居美国。其它情况不详。

四、案由分析

()从妈妈的陈述里可以得知,该家庭生活比较宽裕。妈妈远居国外,为了补偿母爱,可能会轻易甚至是随意满足孩子的一些要求和欲望,使孩子的占有欲得到事实上的肯定;

()从祖父母隔代抚养的共性和缺点,可以判定老大、老二先前的家庭教育是不够适当的,有明显的溺爱倾向。特别是从老二的私藏玩具可以判定外祖父母对老二更是娇惯有加。

()从妈妈的做法可以看出妈妈的教子观念既有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还受到国外一些处世思想的影响。同时,也表现出新、旧观念交织共存。所以,在教养方式上自己也很矛盾。

()妈妈在事实上用成人的观念来判定孩子的是非。同时,妈妈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这可能也引导着孩子心理的细微变化。

()妈妈分别给2个孩子各配2个柜子做法,事实上肯定了孩子把玩具居为己有的想法和做法,助长了孩子自我中心意识,给孩子私藏玩具提供了“依据”:因为是“我”的,所以我愿藏那藏那,有意将两个孩子“区分”开来。

()妈妈的做法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而是更远离了妈妈的本意,加上妈妈急于求成的想法,使自己变得焦虑不安,甚至无所适从。

()值得肯定的是,妈妈能从孩子“是否有安全感”的角度来考虑孩子的感受,说明妈妈在认真思考孩子的教育问题,而且能从父母对自己的教育中反思目前的家庭教育。

()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妈妈从小也总被外祖母抓头发,可能使妈妈的教养方式过于严肃,可能会把细小的问题“放大”。

五、专家“把脉支招”

gxm:孩子现在的表现就是我们家长教育孩子方式的一个缩影,这是我们找到问题产生根源的关键。如果我们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过多地责怪“不幸”(因错误的教育)的孩子们;如果我们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建议:

()改变我们父母教育(包括隔代教育)不正确的做法,如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这是造成目前孩子身上不良习惯的主要根源。如果这样下来,孩子到了青春期后,就会使用比我们父母更错误的方式来对付我们、对付家庭、对付学校、对付社会。

()希望父母(家长)学会的采用鼓励的方式,当孩子有进步有优点时,要鼓励他们,当孩子有缺点(不足)时要采用平等的谈话方式,正面引导,而万万不可采用“暴力”的方式,特别是不能采用“心灵暴力”来惩罚孩子,虽然表面上看是听话了,但孩子会学着用同样的方式来对付他能够“欺负”的对象(弟妹或玩具),对孩子的心灵成长将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是十分可怕。

()你们要转变心态,多学习现代教育理念,孩子不是你们的私有财产,孩子不是你们实现自己没有实现梦想的工具,你们要还给孩子生命和权利。你们是幸福的,因为有了孩子,因为你们可以呵护孩子的成长,而不是让孩子在教训中成长,这是东方文化最大的弱点。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推行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只是你们在大陆时没有注意到,希望你们多来到这里,学习中华家庭教育网传播的中华民族先进的家庭教育思想,与希望你们能够坚持阅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是汇聚上百位专家代表着中国最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的读本。

hhx:字里行间,能感受到您的焦虑和疲惫。家里儿女成群,生活热闹也难免烦恼——毕竟孩子还小,都希望能得到父母宝贝和宠爱多些、更多些的时期。根据妈妈所述得知:

1、二个男孩子曾经隔代抚养,老人家对于孩子比较宠爱宝贝,同时教育方式比较简单,特别是当男孩儿顽皮的时候,会用肢体语言解决(从二个孩子打闹的方式中可见);没有有意培养兄弟情:让老大谦让,老二孝敬;

2、家长现在亲职带养孩子,但是缺少相应的基本家庭教育知识和技能,所以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家长用传统家教——延承教育方法多了些,特别是家长的主观意识强了点:让孩子顺从自己更多于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和个性培养。真诚建议,仅供参考:

第一,家长情绪要稳定,不急不噪。对于孩子教育要不偏不倚,特别是不能用表扬一个孩子来打压、指责和教育其他孩子;而对于老二,妈妈要给予更多的呵护和关心。

第二,家长可以看些儿童心理学的书籍,借以更好、更多的了解孩子的内心真实想法,这样对于针对性的有效教育有帮助。孩子这个年龄段对于心爱物特别宝贝,会有较强的占有欲望,这是正常的现象,家长不必太刻意去阻止。可以用“赋予责任”的方式借机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就是让孩子记下包里或者袋里玩具种类和数目,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验收(可以让兄弟二个互查),看是不是数目短少了。当然如果家长能够通过学习,掌握一些家庭教育基本技能——用演戏方式,教会孩子“与心爱物分手”,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

第三,对于兄弟之间的关系处理,家长要有意的将原先的“法官、警察”身份(评判兄弟俩对错、划分活动界限、瓜分私有财产等)转变为“教练”身份,可以用表演剧的方式教会孩子们互谅互让、友好平等相处。

第四,家长要先融入当地生活环境,特别是要了解和适应当地培养下一代的理念和方法。因为,一般来说,孩子适应能力和受外界影响作用要强于成年人,为了现在和今后更好的引导孩子,家长现在必须多付出学习力,虽然非常的累和烦,但是,为人父母应当合格行事和尽责的。

引用家长的回复说明指导成效:“非常感谢2位专家的解答,现在我要考虑一下如何实施。这几天,我也意识到惩罚多了对孩子的付面作用,所以当他们再有纠纷的时候,我没有再采用"罚站"和"训斥"的方法,试着帮他们找原因,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办法。说来真是怪,就这么几天功夫,孩子好象是比以为文明了,学会用"请,谢谢" ,并体会到"分享玩具"给自己带来的好处。”

六、指导师建议

()妈妈不一定满足孩子对玩具等物品的全部要求。目前,可以停止供给单人游戏的玩具,可购置几件多人共同完成的游戏玩具及益智玩具,条件许可,逐渐可以邀请别的孩子来共同游戏,以扩大孩子的交往视野,让孩子逐渐感受共处和协作的快乐和必要,从而“忘记”对物(玩具)的向往和占有。

()妈妈先认真回顾一下孩子成长的过程和抚养环境,从家庭教育的环境包括祖父母以及自己的教养方式方面的失误和不足,切忌眼睛只“盯”着孩子,而要寻找“问题”的根源,从源头即家长(包括祖父母)身上找到缘由,以期纠正,施以身教。

()妈妈应逐渐不动声色地改变由主观界定和划分的“你的”、“我的”,比如柜子等,弱化“你我”界线,强化“我们”、“大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等概念,让孩子树立集体观念,团体意识。未来社会可能更需要合作,而不是竞争。

()妈妈主动实施家庭教育的意识较强,所以有很好的心理基础,应加快学习、了解系统的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孩子成长的心理、生理特点和规律,以营造适合孩子成长的良好环境。特别是妈妈和孩子共同在两种文化交织的环境里生活,所以要注重科学性、适应性,去粗取精,合理取舍,中洋结合,兼收并蓄,

()妈妈要自我“解放”,一是“解放”孩子,给孩子在家庭中以平等地位;二是“解放”自己,解脱孩子“问题”对自己的困扰,减轻心理负担。孩子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变坏变好都不是一日之功,急不得。

()妈妈要对孩子的“问题”进行认真甄别,不能随意否定孩子,随意判定孩子出了“问题”。对于孩子,家长不能完全确认是问题时,不应该主观臆断,妄下结论,应及时请教专家、请教书本,确认是问题后,再给予正面确引导。

七、指导师手记

()我们常注重独生子女教养“问题”的了解和研究,没有更多的去关注类似的案例,能够看到老师的分析指导,确实很有收获。

()教养观念问题仍然困扰着家长,使许多家长始终将眼睛“盯”在孩子身上找问题,而忽视了自身存在的问题。不能找到根源,自然解决不了问题。

()教养方法问题仍然是家庭教育指导师所研究解决的重点问题。家庭教育的分散性、复杂性,要求我们指导师更应侧重个案研究。

八、小结

本个案很有典型意义,具有特殊性,涉及中外两种文化背景下孩子的教养问题,值得继续探讨和深入研究。

希望看到本文的老师和学友给予指导,以便共同探讨和研究!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