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资料: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患孤独症

15年前 [09-22 09:33 周二]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患孤独症

20090402   来源:大河健康报

 

       男孩,眉清目秀;女孩,端庄秀丽。各种检查均正常,但他们却像外星人一样,对周围的信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他们是一群身患孤独症的孩子。42是“世界孤独症日”,上周日,大河健康报联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儿童心理行为中心举办了“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及训练”公益讲座。

 

       2岁男孩行为怪异祸起孤独症

 

     “俺孩子一岁时会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叫得很顺嘴,但现在两岁多却啥也不说了,连简单的爸爸、妈妈也不会叫了。”晨晨(化名)妈说,儿子的问题还不止这些。据幼儿园老师反映,晨晨和小朋友们相处得并不好:上课时,他总是一个人躲在墙角;合作游戏时,他不分场合来回奔跑;滑梯时,他不按排队顺序,直接抢先……

 

       但这些还都不是晨晨妈妈最担心的,最让她担心的是儿子一有啥不满意了就撞墙,想要得到啥,就把自己的小脸打得通红。

 

      “你说这孩子智力有问题吧,可我看着挺聪明的。拿本看图说话,你问他哪个是香蕉、哪是红色,他不说,但都能指对;一说要出门,他马上就回屋拿自己的小外套。”晨晨妈不明白儿子的问题出在哪儿。

 

       经过询问、体格检查、儿童行为观察和量表评价等一系列检查,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儿童心理行为中心主任医师姚梅玲确诊晨晨患了孤独症。

 

        观察孩子的社交、语言和行为看是否患有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是广泛发育障碍的一种疾病,也称自闭症,通常在3岁以内起病。”姚梅玲说,该病具体病因不明,可能和遗传、感染、免疫等多因素有关,所以没法预防,最好是早发现、早治疗。怎样早发现呢?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刻板重复行为及狭窄兴趣,是孤独症的三大症状。

 

        ◆社会交往障碍社会交往障碍是孤独症的核心症状。婴儿期不喜欢拥抱;缺乏与亲人的目光对视;不参加小朋友的合作性游戏;通常不怕陌生人,与父母亲没有特别的情感;有需要时就拉着父母的手到某一地方,不能用手指指物,更少运用点头或摇头表示同意或拒绝,这些都是社交障碍上的常见表现。

 

        ◆语言交流障碍“多数孤独症患儿语言发育落后,常常在两三岁时仍不会说话;有些是1岁左右时语言发育正常,但越大,语言发育反而倒退了。”姚梅玲说,虽然有部分患儿具备语言能力,但是缺乏交流性,他们或重复刻板语言,或自言自语,内容单调。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模仿言语和“鹦鹉语言”。比如:你教孩子说“叫阿姨好!”正常的孩子会跟着说:“阿姨好”,但是,孤独症患儿可能完全重复你的话语“叫阿姨好”,就像鹦鹉学舌。

 

       ◆刻板重复行为及狭窄兴趣“还有一些患孤独症的孩子症状反映在刻板重复行为及狭窄兴趣上,比如看手、望天花板、转圈、嗅味、玩弄开关、来回奔走、排列玩具和积木。”姚梅玲说,他们还特别依恋某一种东西,很难接受环境的改变,比如不喜欢吃新食物,睡觉时总要搂着同一个抱枕、玩具等,否则就哭闹。

 

        治疗孤独症6岁前是关键

 

        “对于孤独症患儿来说,6岁前治疗、训练是关键。早期治疗,约半数的孩子能恢复正常。”姚梅玲说,目前,治疗采用特殊教育和训练为主、药物为辅的办法。

 

        具体该怎么做呢?姚梅玲建议:

 

       1、多在孩子面前装傻。对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家长不要事事包办,给孩子思考、表达的时间。否则,只会强化他的不良行为。

 

       2、多向孩子表达感情。家长经常给他做哭脸、笑脸等不同表情,教他观察,让他逐渐学习体会他人的情绪。

 

       3、多实物鼓励。患孤独症的孩子很难接受新事物、新环境的改变,在一定阶段,不妨采取实物奖励的做法。

 

       4、不合理的要求,再哭闹也漠视。不关注他,时间一长,他发现自己这种行为没有意义,会自行纠正。

  

       5、多带孩子进行滑板、秋千、平衡木等游戏,这对减少孤独症儿童的多动行为、增加语言和交流等,有较好疗效。

 

        婴幼儿孤独症筛查参考

 

       ●孩子曾经玩过“假装”游戏吗?例如用玩具茶杯假装喝茶。

 

       ●您的孩子曾经用过食指去指他需要、喜欢或感兴趣的东西吗?

 

       ●您的孩子对别的小朋友感兴趣吗?

 

       ●您的孩子喜欢玩“躲猫猫”游戏吗?

 

       ●您的孩子曾经拿过东西给您或向您显示什么东西吗?

 

        如果以上问题的答案有两个或更多是“不”,可能患孤独症,请带您的孩子到专业的儿童心理行为中心进一步检查。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