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资料:活教育的酝酿和提出

14年前 [03-27 00:07 周六]
“活教育”的酝酿与提出
朱永新
showElementsTop(0); < />

1914年,在开往太平洋彼岸的客轮上,发生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非常有趣而不容忽视的事件。陶行知和陈鹤琴都在这艘客轮上,当陶行知写下讴歌现代科学技术的《海风歌》时,陈鹤琴正在脑海中酝酿着弃医从教的抉择:“医生是医病的,我是要医人的。医生是与病人为伍的,我是喜欢儿童,儿童也是喜欢我的。我还是要学教育,回去教育他们好。”从此,他就与儿童、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客轮上这两位未来中国的教育巨人,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美国留学期间,陈鹤琴曾先后就学于克伯屈、孟禄、桑戴克、杜威等著名教育家,尤其受杜威反传统教育精神的熏陶。回国后,他致力于中国儿童教育的改造,在介绍和编制智力测验与教育测验以及进行幼儿教育实验研究方面,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

1927年,是“活教育”思想酝酿过程中的关键的一年。在这一年,陈鹤琴根据自己创办鼓楼幼稚园的实验总结,在《幼稚教育》上发表厂《我们的主张》的长篇论文,系统提出了15条关于创办适合我国国情和儿童特点的幼稚园的主张。他指出,幼儿教育必须有自己的主张,如果“仍旧像中国初办教育时候.兮口抄袭日本,明闩抄袭美国,抄来抄去,到底弄不出什么好的教育来”。在文章 中,陈鹤琴对幼稚园与家庭的合作,幼儿园的课程、设备、师资与教法等问题,阐明了自己的看法,其中已可以看到“活教育”思想的端倪。如他提出“幼稚园的课程可以用自然、社会为中心的”课程论,与后来所说的“以大自然大社会作主要的教材,以课本作参考资料,这是直接的活知识,是直接的经验”,可谓如出一辙。

在这一年,他还发表了《幼稚教育之新趋势》一文,系统介绍了世界幼稚教育的若干新趋势,如注重自由活动、注重户外活动、厘订课程、规定标准、研究幼稚生心理、幼稚园与一年级之联络、蒙养园等新趋势。陈鹤琴指出:“教育应当随时势而改变的。时势改变了,而教育仍旧不改变,那这种教育是‘死’的,没有效用的。”只有顺应新趋势,“活用”规定的教材,才能使幼儿教育健康地发展。这里已初次提出了“死”与“活”的概念。

在这一年,陈鹤琴全力支持陶行知创办了南京晓庄师范学校,并兼任该校指导员及第二院(幼稚师范院)院长,还和陶行知合力创办了樱花村幼儿园,从事推广中国乡村幼稚园的工作。在晓庄工作期间,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和实践给了他很大的影响。他曾深情的回忆说:

我还记得,晓庄开学那一天的情形,几百个学生和乡下男女老百姓在一个空旷的黄泥地上,举行开学典礼。陶先生指着蔚蓝的天空作为学校的天花板,踏着金黄色的泥土作为学校的地板,向着同学、老百姓报告筹备经过、办学宗旨、教学方式和将来计划。我听了几十被感动得流下泪来,陶先生艰苦卓绝的精神,创造力的伟大,思想的前进,确是空前的。

在晓庄实验精神的鼓舞下,陈鹤琴增强了改革的信心,力图在借鉴西方教育理沦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创造出科学化、本土化的教育理论,对传统的教育进行变革。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成立了难民教育协会,负责七十多个难民收容所的难民教育。陈鹤琴与赵朴初等杖推为该协会的主要负责人,并任上海国际救济会教育股主任。在国难当头的非常时期,他主张儿童教育也“要有急切应变的特殊设施,司能显示非常时期儿童教育的功能”。他认为,在阔家危急存亡的关头,“教育尤其是儿童教育,若不能积极地参加国家战时的活动,这教育是无用,是破产,应该予以解散”。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不能循其旧轨,按部就班地进行教育,而必须进行崭新的、适应抗战的教育改革。陈鹤琴将这种新教育称为“活教育”。他写道:“现阶段的中阔是处于争取自由民主,争取科学光明的大时代,对外抵抗侵略对内要求建设,正是新教育实验的一个崭新环境。我提倡新教育名之曰‘活教育’,在抗战初起之时,是认识这时代的伟大,在这伟大的时代中,教育所负的使命是怎样的重大!”

“活教育”的正式提出是在1939年。陈鹤琴为《小学教师》撰写了发刊词,他根据陶行知先生批评传统教育“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名言,提出要把这种死气沉沉的教育变为前进的、自动的、活泼的和有生气的教育。为此,教师就要“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学生则要“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他提出,要根据这个宗旨“检讨以往,策励将来,把所有的教材重新估量,把所用的教法重新研讨”,真正做到教师教活书,儿童读活书。不久,他就因敌伪嫉恨迫害而被迫离开上海。

1940年,陈鹤琴应江西省主席熊式辉等邀请,来到江西办学,从而开始丁他的活教育的实验。5月15日,经过他努力的南昌实小新池分校在泰和新池村诞生,陈鹤琴称它是“一个活的林间学校”。在开学时,他作了与陶行知在晓庄师范开学典礼的报告颇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讲话。他说:“诸位小朋友,今天你们到这里来,不是来读死书的,我们来创造一个新世界。这所学校不像一个普通的学校,除了墙亡的几张照相之外,我们就没有什么东西。在这里墙壁亡挂着的锄头铲子,倒是我们创造世界的好工具。”说完,他给学生讲起了鲁滨逊开辟荒岛的故事,并和与生一起上“披荆斩棘”的第一课。陈鹤琴高兴地说道:“‘双手万能’今天实现了,活的教育今天开始了。”

早在鼓楼幼稚园创办的初期,陈鹤琴就已意识到建立幼稚师范的必要性。他说:“我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立意是建立中国化的幼稚园。中国化的幼稚园需要中国化的师资,这一点在二十年前就已经体会到厂。那时候鼓楼幼稚园虽说要求中国化,可是师资的来源,还是外国化的。因为大部的师资都来自教会办的幼稚师范学校与幼稚师范科,她们四为所受的是外同化的训练,在教学做力面,未免缺乏中国的气味,结果很难发郴广泛的影响以配合全国的要求,所以,那时我就认为要建立真正的中国化的幼稚园,必须要同时建立中国化的幼教师资训练机构。二十多年这种理想终不得实现。”现在,他试图利用这个机会来实现创办幼稚师范的宿愿。当拿到江西省政府批拨的2.5万元时,他就决心用最少的钱办最好的学校。他亲自采购建材,自己设计校舍,只用了三个多月,就把学校初步建立起来了。1940年lo月1日,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在泰和县文江村大岭山的松林中正式诞生。陈鹤琴为这所凝聚着他的心血与汗水的学校撰写了一首充满热情的校歌:

幼师!幼师!美丽的幼师!松林中响的是波涛来去。山谷问流的是泉水清漪。放鹤亭、鸣琴馆是我们的新伴侣。更有那古塔斜阳、武山晓翠,陶冶我们的真性灵,培养我们的热情绪。幼师,幼师,美丽的幼师!

幼师!幼师!前进的幼师!做中教,做中学,随作随习。活教材,活学生,活的教师。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工作室。还要有手脑并用,文武合一。建设我们的新国家,教导我们的小天使。幼师,幼师,前进的幼师!

这所由活教材、活学生、活的教师所组成的“活教育”的乐园,成为陈鹤琴系统构建活教育理论的“圣地”。在这里,他确定并实施了活教育的三大目标: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在这里,他主编的《活教育》正式创刊发行。在这里,他提出了活教育的十二条教学原则(后发展为十七条)。在这里,他提出了活教育的“五指活动”,即儿童健康活动、儿童社会活动、儿童科学活动、儿童艺术活动、儿童文学活动。在这里,他发表了《什么叫做“活的教育”》、《活教育与死教育》等一系列阐述活教育理论的文章 。其中发表在《活教育》)941年l卷2期上的《活教育与死教育》一文,全面论述了活教育与死教育的根本区别,活教育与死教育在课程、教学、教师、儿童、行政、设备等方面的详细区别。

此后,陈鹤琴又撰写了《活教育──理论与实施》、《活教育的创造》、《活教育的教学原则》等著作,系统全面地总结和阐发活教育的理论,在教育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