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父母对孩子的真爱从学习家庭教育开始(孙倩)

14年前 [05-03 11:06 周一]
 父母对孩子的真爱从学习家庭教育开始

                  孙倩/文

 

家长来电咨询:

11岁五年级的女孩子,不愿意上学,到了周一上学的时候,哭着跪在地上求妈妈不要送她去学校,说不喜欢老师,老师总是批评她。

如果只听这位家长简单的这么几句话,初步判断也许是老师对孩子的态度导致孩子不喜欢老师,不愿意上学。

然而倾听了家长40多分钟的诉说及我的询问,事情原没有想象的这样简单。

这是一个富裕的家庭,有三个孩子,父母做生意,工作忙,由保姆照顾孩子的生活。大儿子现在初二(四年级开始在贵族学校寄宿),学习很好,各个方面都很优秀,知道帮助妹妹学习。二女儿也就是这个案例陈诉的女孩,长相比那两个孩子略逊一筹,有些自卑。小学低年级学习成绩还可以,到了四年级以后成绩一直下降,情绪不好,经常说妈妈表扬哥哥多,没人表扬她,没人爱她,而故意和妈妈对抗。在爸爸面前很好,就是在妈妈面前总是百般刁难。小女儿非常可爱,今年要上小学了。

二女儿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在当地的贵族学校(广东)寄宿至今。据说这个贵族学校非常难进,不只是花钱就能进去的,还要经过考核、面试等很多环节,而且价格不菲。

女孩经常要求妈妈亲自为她做她喜欢的饭菜(家里通常是保姆做饭),妈妈满足了孩子的要求,孩子很高兴。可当妈妈也同样满足大儿子这样的要求时,女孩就非常生气,故意发脾气。

女孩对邻居的孩子非常好,把自己的东西送给他们,很友善。可对自己的妹妹连一个棒棒糖都不肯给,说那是我的,就是不给妹妹。

妈妈带三个孩子出去购物,由于没有哥哥喜欢的衣服,就没有给哥哥买。女孩回到家后和妈妈说妈妈对哥哥不公平,很偏心,没有给哥哥买衣服。哥哥说妹妹很怪癖,自己还没说妈妈,妈妈又给她买了好看的衣服,却指责妈妈。妈妈也说了女孩,女孩非常生气而大哭大闹。

女孩经常和同学攀比,自己有什么,别人有什么,要求妈妈给自己买很多东西。妈妈和孩子讲道理,告诉孩子要好好学习,不要攀比,不然将来没有工作,没有饭吃。女孩说没有就没有,反正有保姆给做饭吃。妈妈无言以对。

孩子每周一上贵族寄宿学校,周五由家里接回来,在家过周末。回到家后,孩子经常的找理由拖着不写作业,直到周一上学时,让父母给签字,妈妈没有签字,女孩就大哭大闹不肯上学,说老师对她不好,不喜欢老师。无奈的妈妈私下找老师“沟通”,请老师多关注孩子。之后孩子回家时很高兴,说老师对她好了,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也学习好了起来,可其他学科还是原来的样子。妈妈非常困惑,不想再用这种方式来解决问题了。

 

同时妈妈意识到了贵族学校的教育及自身的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

1、当初孩子进学校的时候,老师对家长说,我们老师比你们家长懂教育多了,你们家长只要在周末的时候多陪陪孩子,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就行了,其他的都教给我们就行了。

2、可是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老师的语气都变了,说家长没有引导好孩子,不会教育孩子。

3、学校不让平时接孩子回家住,说是考虑到的安全问题,及认为学校会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4、由于工作忙和孩子的寄宿生活,对孩子平时的陪伴很少,缺少亲情。

5、对孩子不知道怎么教育,多半是只要不是非常出格,都是百依百顺孩子。

6、父亲对孩子很严厉并接触很少,认为他花钱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自己的责任尽到了,其他就是孩子自身的发展问题了。

7、不理解为什么那么爱孩子,孩子还会总是感到没有爱,而故意反抗。

 

当我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做了如下的分析和判断:

1、孩子在刚刚上小学一年级,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最需要关怀,最需要爱和理解时,脱离了父母去学校过寄宿生活。

2、在学校生活中,当孩子在学习上或心理上渴望肯定,渴望被爱和被关注的时候,老师没有给予孩子这样的情感。

3、在家里,哥哥学习优秀,经常被表扬。妹妹小很可爱,长相又比自己强,感到妈妈不爱她,经常有意的试探妈妈对自己的爱,得到满足时很欣慰。可当看到妈妈同样对哥哥妹妹的爱时,就觉得妈妈对她的爱没有那么多了,出现了很多争爱心理和行为,产生爱的危机。

4、当孩子进入四年级以后,渴望被周围的人关注的心理越来越强时,由于学习的缘故而不被老师肯定、接纳,心理障碍出现。当在妈妈特殊求助老师帮助的情况下,得到了老师的关爱后,对这个老师所教学科很上心的学习,而对其他学科还是排斥。

5、孩子不断的用自己的方式来验证妈妈对自己的关注,甚至在家里来客人时,表现的非常好,得到妈妈爸爸的表扬后,自己非常的兴奋。

6、当孩子有意的说妈妈偏心没有给哥哥买衣服时,是在满足自己渴望多被妈妈关心,其实心理很高兴。但听到哥哥和妈妈的批评时,这种爱的满足感又消息了,故大哭大闹。

7、孩子经常找妈妈要东西,自己有的,没有的都还要,是想在同伴面前和自己心里想证明妈妈对自己的爱。

8、当孩子听妈妈说自己小时候是妈妈亲自照顾,不是由保姆照顾,而妹妹生下来就是由保姆一直带到现在时,高兴得说妈妈爱我比爱妹妹多呀!

我认定这个孩子的问题出在了缺少爱、渴望爱、渴望被关注,缺少安全感上。

 

还有一个问题,让我有些困惑。这位家长的大儿子同样是上寄宿学校,为什么会各个方面比较优秀还懂事呢?为什么会和二女儿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特意请家长说说大儿子的成长经过。当问到这个问题时,妈妈突然说,现在这个学校的老师也是没有原来的好了。当时教儿子的老师对他儿子非常好,对班级里的孩子都很好,孩子都喜欢这个老师,尤其是他的儿子叫老师“妈妈”,说老师就像妈妈一样爱他。

这一句话,疑问就解除了。当大儿子刚上小学的时候一直在父母身边,没有上寄宿学校。孩子四年级思想略微成熟些的时候,到了寄宿学校同样遇上了像妈妈一样爱他的老师。他的被爱、渴望爱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所以孩子的自身的心智发展是正常的。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出,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爱的重要性。

 

爱可以使孩子身心健康、爱可以激发孩子潜能、爱可以使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

 

 

另一个好朋友的事情。

朋友从怀孕开始就帮助学生辅导功课,慢慢的发展起办学生辅导班,到现在做了十几年了,在当地有很高的信誉。为了工作,甚至在做月子的时候都要辅导学生,孩子出生后根本估计不上照顾孩子,照顾孩子的事情都被爸爸承担了,爸爸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照。

有时朋友甚至几天都看不到孩子,晚上回来孩子睡觉了,早晨孩子起来时她就去辅导班了,在事业上可谓是成功的,但是和孩子的关系让她不寒而栗,孩子什么事情都不找她,感觉孩子有她没她是一样的。当她实施自己的威严管教孩子时,孩子是惧怕她的。

她在教学工作中逐步感到似乎有深层的东西制约学生成绩提高时,她发觉自己的事业始终处于一个状态,不管自己怎么努力都不能再进一步的发展时,她意识到了她遇到了事业发展的瓶颈。

她开始思考,开始找寻决绝问题的途径。

朋友先是学习了心理学,并通过了心理学的考试。但她用心理学的方法解决学生问题时,并没有见到成效,她又开始困惑了。

偶尔时机,她结识了中华教育网,在查看了这里大量的家庭教育知识后,她心里终于认定自己找到决问题的答案——家庭教育。

于是她义无反顾的参加了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的培训。

在痴迷的学习中,她结合自己的孩子,结合自己的事业不断反思。反思后把家庭教育的方法与智慧运用出来。一段时间后,她领悟到了家庭教育的魅力,懂得了用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能接受的爱与关坏与孩子相处。她、她的家庭、她的孩子、她的辅导班的学生、她的事业发生了强大的改变..........

儿子也开始接受她了,开始和她心与心的交流了,开始离不开她了.........

 

当我们在一起畅谈时,她和我说了她比较困惑的一件事:

有一次,当孩子有问题问她时,由于她当时正在辅导班忙,她就让孩子自己先考虑一下,一会不忙的时候再帮他解答(而过后她却忘记了去主动找孩子沟通),孩子当时没说什么就离开了。回到家后,他发现孩子不理她了,把自己锁在自己的房间里,当时虽然自己很着急,但是也没有强烈的表现出来,只是敲门问问孩子是否需要帮助和送吃的给他。

过了半小时,孩子自己开门后,朋友进去,看到孩子的眼睛哭红了,当时她什么都没说,只是紧紧的抱住儿子,任由眼泪夺眶而出,母子相拥一起着流泪,当他们都平静后,她只说了一句话“妈妈永远都爱你,宝贝,妈妈认可放弃事业也不会放弃对宝贝的爱。"

 

朋友的疑惑:儿子已经五年级了,自己在家庭教育上已经改变得太大了,为什么这么大的孩子还感受不到,不理解她呢?”

为什么?为什么?

 

答案和上面的案例是一样的。当孩子小的时候,最需要爱和关怀的时候,妈妈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就是当妈妈改变了很多,孩子也改变亲近妈妈后,原来的阴影依然在孩子的内心存在的。孩子将进入青春期,被关爱,被认可,被关注的自然发展心智越来越强,对周围的疑惑也越来越强,他们心里是矛盾的。“我是谁?”“我是怎么样的人?”“我在别人眼中是怎么样的人?”“别人是否在意我?”等等强烈的疑惑经常困扰着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想证明自己是否被关爱,哪怕一点点小事,他们都非常非常的在意。

这也是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不断的出现自杀、自残事件的缘由。

 

你会爱孩子吗?你会教育孩子吗?当顾晓鸣老师给家长讲座问这两个问题时,几乎没有举手的家长..........

 

真爱可以使孩子身心健康!

真爱可以激发孩子潜能!

真爱可以让孩子有足够勇气面对生活!

.................

真爱是一切的根源!

 

父母对孩子的真爱从学习家庭教育开始!!u/5937/archives/2010/20105212625.html晓岩整理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