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习惯是这样炼成的
在接受家长咨询的时候常常听到家长的这样的说法:
“我们也知道要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可说了孩子不听啊,怎么培养啊?”
“孩子也知道这习惯不好,也想改,可就是坚持不几天就又犯了,真急人啊”
分析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学习、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坏的习惯却足以毁掉一个具有很好潜质的人的一生。习惯具有后天性、稳固性和自动性,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的一种潜在意识,就会成为人的一种心理需求,就会成为人的自觉自动行为。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的优秀习惯,孩子一旦养成了坏的习惯就要下大力气改变它。改变坏的习惯要比培养好的习惯难上百倍,在教育孩子上有这么一个公式: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力气,后期教育要花一顿的气力。但因为是孩子,可塑性大,虽然难,还是能改变的,但绝对不能有短时间、通过灵达妙药就可以改变的想法,因为那样往往会适得其反。家长要有坚定的信心,要认识到过程的艰巨性,复杂性,要有长期作战的准备。怎样去培养孩子优秀的习惯呢?
建议 培养孩子的优秀习惯,改变孩子不良习惯大体要遵从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兴趣激发阶段:确定要培养的习惯后,要寻找切入的契机。可以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入手,也可以从孩子已有的好习惯入手。家长要细心观察、用心体会,让孩子说出喜欢做什么,从喜欢做的事情体会到了什么样的乐趣。在这一阶段不要谈孩子厌烦的事情,不要强制或者命令孩子去做什么,而要赞赏孩子的优秀习惯,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价值,感觉到自己的优秀是受人喜爱的,在孩子美好的体验中寻找切入的契机。告诉孩子你如果是能做到这样会有更大的乐趣,这样的切入、迁移会使孩子自然的接受你要培养的习惯。这一阶段主要的方法是兴趣诱导。
例如孩子喜欢上课回答问题,却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家长就要把老师表扬、同学羡慕孩子上课回答问题的情形反复重复,强化他的愉悦、成就感的情感体验,然后再告诉他如果你在能按时完成作业,老师,同学会更加喜爱你,这样孩子就会产生一种想得到别人认可的心里需求,就会接受你的建议。
第二阶段:目标确认阶段:孩子认可、接受了确定的目标后就要开始行动了。开始孩子会有很大的热情,家长要注意把握住节奏,让习惯慢慢渗透,避免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开始带来的伤害影响。同时要不断强化所培养习惯的重要性,告诉孩子习惯的具体内容,在生活、学习上表现等,让孩子明确为什么这样做,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如想让孩子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就要告诉孩子写日记能够帮助我们整理思想,记录感情,练习写作,既是记录自己的成长经历,又是锻炼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还可以列举身边的人、名人或者是家长自己坚持写日记的收获。还要告诉孩子日记就是记录自己生活中、学习上的所见、所想、所感。可以长、可以短,可以记叙,可以描写,可以抒情,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等等。这一阶段主要的方法是:讲解法,示范法,体验法。
第三阶段:行为训练阶段 这一阶段是习惯培养的关键阶段。孩子明确了目标并开始行动后,开始会做的很有热情,但随着时间的变化,热情会逐渐减退,要求会越来越低。如不及时指导、鼓励、调整,最后很容易使习惯的培养“流产”。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宽容心。细心观察孩子的情绪,行为变化,发现问题及时提醒,纠正。要包容孩子的反复,不要一看到孩子不好的表现、有想退缩的念头就强加制止、训斥,而是要耐心的说服,积极的想办法去鼓励孩子。当孩子取得进步时要及时赞赏,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快感。在循序渐进中取得进步。这一阶段主要的方法是:故事激发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自然惩罚法等
如有家长想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孩子以前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不能用坚强的意志去战胜困难。当孩子认识到这个问题并有想改变自己这种性格的想法后,家长就开始在生活、学习上去锻炼孩子。孩子以前做作业时,遇到难题就去问家长,不愿动脑子去思考。确立目标后,当孩子再在作业时遇到难题时家长就不给他讲解,让他自己去思考解决,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时,家长就给予大力的表扬,让孩子体会到自己解决难题的快乐。当遇到比较难一些的题目时,一时想不起来时又想依靠家长时,家长讲述了保尔。柯察金的故事给他听,让孩子体会到任何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又重新鼓起来孩子战胜困难的勇气。
第四阶段 巩固提高阶段 经过第三个阶段的反复的行为训练,孩子已经能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坚持优秀的习惯了。但要想成为保持终生的习惯,还需要继续强化,继续提高,以达到能够自我调整的状态为最佳状态。这时候家长要适时给孩子提出更高的目标,让习惯真正内化为孩子本身自觉的行为。
第五阶段:自觉成型阶段 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不需要专门的思考和强制的努力了,在一定情形下就会自动出现,就成为孩子一生的财富了。
优秀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是主导,孩子是主体。家长要帮助孩子,但家长不能代替孩子,让孩子在自然成长的状态下实现超越。在这个过程中,各阶段所需要的时间由孩子的年龄、孩子本身的自控力、孩子所处的环境所影响。家长不能心急,不能想着一步到位、点石成金,要学会把握契机,学会在欣赏中等待。u/8708/archives/2010/2010118234226.html晓岩整理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