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表达绝不是表现,更不是表演。现在媒体炒的比较热的就是杨氏父子,父亲杨锁昌专职教育孩子,儿子杨心龙9岁便成演说家。对此,社会公众的说法不一、褒贬不一。
我想,这里还是一个教育的心态问题,我们教育小孩子,最终是让孩子走上社会,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得到社会的认可。
小孩子过早地成熟或社会化,急于得到社会的认可,这是家长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怪。这样教育孩子的结果,孩子在年龄较小的时候,就要努力追求与其年龄不太相符的成人化的东西,迎合社会或成人的观点或喜好。这样,孩子即使在某一方面发展较快,一方面有家长刻意训练的成分,或社会氛围的进一步推波助澜的结果。另一方面,孩子把精力集中在某一方面,而这一方面似乎又比别的孩子高出许多,这很正常,因为孩子的主要精力都在这方面,始终在追求片面发展。而片面发展的结果,使得孩子不能像正常儿童一样交流与交往,因为他们玩不到一块去。这其实很麻烦,弄不好,孩子会“人不人鬼不鬼”,为孩子的心理成长埋下隐患。
如果家长过多地付出与陪伴,“父亲是最好的同学”或与同学没法交流,而只有与父亲才有共同语言。父亲对孩子的教育与影响有些过了,即使你满腹经纶,你只能代表你自己,你自己的好多东西还是很个体的,孩子更多的接受来自你的教育,将来不能或很难融入集体。孩子需要接触与接受的东西很多,不仅仅来自家庭,更不能仅仅来自父亲。当然,父爱的缺失也是家庭教育的最大失误。
孩子喜欢与父亲交流,经常说出一些很经典的话来,父亲也很用心。每每儿子思如泉涌的时候,爸爸就会及时记录下来,写入日记,算作对孩子的鼓励。据说,准备到孩子18岁成人的时候,作为一份成人礼物送给孩子。这是一位很用心的父亲,也是懂些教育的父亲。但还是觉得父亲努力使孩子发挥特长的同时,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全面发展。
我以为,对于小孩子来说,即使孩子某些方面潜力可挖,也要适可而止,更不能为孩子成长搭建一些表演的舞台,而不是真正成长的平台。一个9岁的孩子,满嘴哲学话,令很多成人都搞不懂,我以为还是父亲的观念与心态出了问题。知识来源于生活,哲学也不例外。孩子正处于与生活需要亲密接触的年龄,家长只是让孩子与你在一起,与你一起摸爬滚打,一起常年累月地爬爬家后面的小山,对孩子今后的哲学思考与演讲是不利的。其实,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虽然它有时让你感到很无奈。
其实,我们好多家长在对待自己的子女的教育上,都存在这方面的问题。没有让孩子正常表达自己,而只是让孩子表演给家长看,给成人看,给别人看。久而久之,孩子只会迎合别人,唯独内心没有了自己。我不太喜欢看少儿节目,特别是那些表演类的,好多台的好多节目,我总感觉是在干涉孩子的自然成长。不信,你看看孩子的表情就知道了,孩子究竟是在表达自己,还是在表现自己?还是尽量多的留给孩子一些自己的生活空间吧,他们有自己的生活世界与生活圈子,有成人无法破译的生命成长密码。u/6317/archives/2010/201031791244.html晓岩整理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