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非可意会(周玉萍)

14年前 [04-12 19:20 周一]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人与人打交道的世界,与亲人、与朋友、与同事、与熟悉的人,或与陌生的人,甚至与擦肩而过的人,无时不在眼神、语言、身体,甚至无声的空间传递,这些都是一种交流,一种打交道的方式。然而,任何一种交流的方式如果处理不当的话,都会造成沟通上与交流上的障碍。

    今天去看望爸爸时,爸爸看到我喝止咳糖浆,问我:“你喝的是不是治感冒的药?”

    “是的,止咳嗽的。”我回道。

    “呵呵。”爸爸挺奇怪地笑了一下,“还有一个关于喝药的真实的笑话呢!”

    爸爸继续说道:“我原来有个同事,家住在挺远的外地。有一天感冒了,咳嗽得也很厉害。然后他就去医院看病。大夫给他也开了这样一瓶药,告诉他‘这药一回喝一道。’”

    “这位同事拿着大夫开的药高高兴兴地走出医院。他还真够听话的,出了医院们就遵照医嘱喝了一口,走了不久又喝了一口。走着走着,他感觉自己越加地难受了,心里就想:‘我这病还真严重,再喝一口吧!’等到他感觉头晕目眩,走不动了时,他又想:‘我太难受了,这药可能吃得太少,药劲没上来,看来等不了到家了。’于是‘咕咚咕咚’仰脖就都喝了。没走多久,他就口吐白沫,倒在地上了。

    过路的一行人发现了他,走上前一看,吓了一跳,于是就叫了救护车。多亏抢救及时,挽救了他的命。检查结果是‘药物中毒’。

    这位同事在医院看病时,也没注意大夫手里拿着瓶盖,所谓的“一道”是指每回(每次)喝瓶盖里的一道多。”

    最后,爸爸还不忘提醒我一句:“你是不是一口一口的喝,一会儿也都喝没了?”

    我“扑哧”一下乐了。

    这看似一个人间笑话,而这样的笑话岂止只发生在个别人的身上?是不是也曾发生在你我的身上呢?这是一种因沟通上的障碍导致的理解上的错误,这样的理解,甚至差点儿要了一个人的命。也许有人会说“这个人智商有点低,连大夫的话都听不懂”。话似乎不能这样说,通过这个“笑话”我又想到了我看到的一个故事。

    有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     卖柴的人听不懂 “荷薪者”,愣住了,不敢朝秀才走过去,于是秀才只好自己走上前去问:“其价如何?”卖柴的人听不懂这句话,但是听懂了一个字——“价”,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卖柴的人因为听不懂秀才的话,担着柴转身要走。

    见卖柴人要走,想到这么冷的天气,没有柴怎么取暖?秀才急了,一把抓住卖柴人的柴担,说:“你这柴表面看起来是干的,里头却是湿的,烧起来肯定烟多焰小,请减些价钱吧!”

    这个故事说明,你若想让别人明白你所说的话,就要说“别人能听得懂的话”。就像那位大夫一样,他以为说出的话人们都能理解,但是,却是忽视了他所面对的人是谁。第一,这个人是否曾经喝过这样的药?第二,说的话是否严丝合缝,没有漏洞,不至于招人误解?第三,是否拥有良好的心态,拥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把话说得完整,是为了负责?第四,您是否注意到了您所面对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莎士比亚说:“简洁的语言是智慧的灵魂,冗长的语言是肤浅的藻饰。”但是千万不能要得智慧,非要把语言简化,让听的人糊涂。所以说,人与人之间成功的沟通,只在于两点:一是说的人要把说的话说给别人听,要怎么说。二是听的人要怎么听。

    而我们在面对孩子听不懂的时候,是否也应该想一想孩子为什么听不懂?孩子为什么就没有按照父母说的那样去做呢?我们首先要检查的应是我们大人说过的话,如果让孩子无法理解和接受,那还是先学会和孩子说话,再说吧。

       

 
 
 
Re:非可意会(周玉萍)
[ 2010-4-12 12:51:07 | By: 肖庆兰(游客) ]
 
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能与家庭教育联系上,这就是我们的指导师。非常好的小故事,收藏了。谢谢周老师!
 
 
 
Re:非可意会(周玉萍)
[ 2010-4-12 9:36:05 | By: 季淑华(游客) ]
 
哈哈,玉萍,老爸这个笑话太经典了,是一个沟通漏斗的以幽默的方式表达的很好的素材。我们每天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但更在捕捉到日常生活知识表现的闪光点,生活常识处处可为我所用,如果不介意,这个典故我可以讲课用了。
u/5615/archives/2010/20104120255.html晓岩整理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