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出来,到这里来学习的家长与老师,由于所花费的功夫,参与的程度不同,收获就不同了。有的家长或老师参与得比较“深”,有的老师参与的面比较广,自己还是要多挤点时间,静下心来,虚下心来,才不至于越来越落后。
对于知识或技能,我想还是要要求尽量深刻些,或者我们大家经常说的专业些,才能让家长信服,让自己更自信。但我以为这里有一个“深入浅出”的问题,就像数学家陈景润,数学研究应该说已经相当深入了,但面对学生讲课的时候效果并不好。我的一位大学老师后来到中学任职,很好的一位大学老师教中学,学生们却不认可。
“深入浅出”是一种教育的艺术,也是教育的智慧。我在学校工作的时候,关于引课,曾给老师讲过这样一个例子:假如你的要孩子学游泳,你怎么教他?比较常用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先学习理论,然后到岸边看看别人是怎么游的,最后再由浅入深地下水练习。这是大家认可的,也是比较常用的“循序渐进法”。这种方法让学习者好接受,便于学习。
我以为过多地采用“循序渐进”法对孩子的成长不利,主要原因是孩子一旦习惯了这种程序化的思维,孩子的思维就会受到局限,思维的广阔性与灵活性就会差些。但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大多采用的是这种方法,并把它奉为重要的“教学原则”之一。
我之所以不太看好“循序渐进”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不能真正面对现实,现实往往是一步到位的,甚至是残酷的。现实根本没有机会让你“循序渐进”,我们面对的问题或面临的危险也许一开始就十分“深入”,让你防不胜防。再说刚才那个学游泳的例子,也许孩子落水了,还没学过游泳,他应怎样面对眼前的危险境况?也许教孩子学游泳还有另外一种办法,那就是我们今天提出的“深入浅出”,一开始就把孩子扔到水里去,而且水有一定的深度,当然教练要保证孩子的安全。看孩子怎么处理,孩子没办法了,先扔给他一块木板,还不行再扔给他一个救生圈。这样的学习,孩子印象深刻,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因为它不仅仅在于学习游泳本身。
所以,面对众多的“循序渐进”,我还是更看好“深入浅出”。“深入浅出”先是“深入”,然后才是“浅出”。“浅入”只能“浅出”,最后学得不深也不精。“深入”了,不能做到“浅出”,那也许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书呆子型的。只有“深入”与“浅出”兼顾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我们家长学习家教也是这个道理,我们学习的结果最终是要面对现实的——我们的孩子,如果不进行深入学习肯定不行,如果能够做到“深入浅出”才是最佳学习效果。u/6317/archives/2010/2010410162936.html晓岩整理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