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儿童炫耀、攀比心理的家庭教育成因及分析(肖庆兰)

14年前 [06-01 13:24 周二]

儿童炫耀、攀比心理的家庭教育成因及分析(肖庆兰)

 

【案例】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幼儿园“官二代”自称小局长嘲笑朋友爸爸没车,比心计孩子的攀比车轮战招招抓住朋友痛处……如今,孩子间的攀比让成人震惊……

u/4809/archives/2010/2010528205920.html

孩子之间这样的攀比,不得不让我们做家长的深深的反思。在这里,我和家长朋友们一起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一、攀比的注释和分类

1、什么是攀比

攀比是指不顾自己的具体情况和条件,盲目与高标准相比。

攀比在心理学上被界定为中性略偏阴性的心理特征,即个体发现自身与参照个体发生偏差时产生负面情绪的心理过程。通常产生攀比心理的个体与被选作为参照的个体之间往往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导致自身被尊重的需要过分夸大,虚荣动机增强,甚至产生极端的心理障碍和行为。

2、攀比的分类

根据产生的作用不同,攀比心理分为正性攀比和负性攀比。

1)正性攀比

正性攀比指正面的积极的比较,是在理性意识驱使下的正当竞争,往往能够引发个体积极的竞争欲望,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

正向的攀比可以促使人去努力,关键是如何把握。

2)负性攀比

负性攀比指那些消极的、伴随有情绪性心理障碍的比较,会使个体陷入思维的死角,产生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极端的自我肯定或者否定。负性攀比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对自己和周围环境的理性分析,只是一味地沉溺于攀比中无法自拔,对人对己都很不利。

二、负性攀比的表现

别人有的我也要有。互相攀比,盲目跟风。衣服穿名牌:阿迪达斯、耐克、美津浓;聚会要去麦当劳、星巴克,肯德基、比萨店、咖啡要喝卡布奇诺,冰淇淋要哈根达斯,手机MP3MP4要高档的。

别人没有的我也要有。流行开生日PATY、送高档礼品、上学父母车接车送、高年级的孩子模仿成人消费,蹦迪、泡吧、K歌。

三、盲目攀比带来的危害

1、攀比是痛苦的根源

人常说:知足而常乐!但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的知足?人们在生活中不断地攀比,让心中产生了太多的痛苦与烦恼,所以感觉活得很累!攀比是产生烦恼与痛苦的根源!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家长这样对孩子说:“你看谁谁家的孩子与你同班,人家总在班里前几名,再看看你,人家考97分,你怎么连95分都考不了?”这样的攀比在无形中给了孩子太多的压力,让他心中有太多的负担,却无法给予他动力。

有时我们在工作中也是如此常常与同事攀比,同样工作为什么他每月5000元而我只有3000元?有时在家庭中也是如此,同样是上班,为什么他家那样的有钱可以买大房子买高级车,而我们却没日没夜地干却只够零花,别人的家中什么都有而我的家中却还是结婚时的老样子!为什么别人的老公做高官拿高薪,而自己的老公却这么笨?……

这样的攀比让我们没有幸福的感觉,有的只是痛苦和烦恼。

2、影响人际关系的发展

记得上大一的时候,班上女生田家住天津大学,父亲是天大的老师,她也是以班里很高的分数入学,但是一个学期下来,很多人都远远超过了她,于是她开始以自己的优势来与别人攀比。

有一次,一个外地来的女生沙在宿舍吃零食,田说:“你也就只能吃这个,你吃得起牛肉干吗?”沙当时气得说不出话。“吃得起牛肉干有什么了不起,那都是家里的钱,一分也不属于你,自己挣的才叫本事。”一个同学说。

还有一次,田说:“一个农村来的也敢和我比?我是天大来的,我入学时的成绩可是班里前几名。”“天大来的又有什么了不起?你天大的还不是和我们农村的考到了一起?有本事你考天大呀,到这里来还不觉着不好意思。入学时成绩再高又有什么用,现在还不是到后面了?真丢人!”

这两次之后,田再也不敢炫耀什么。虽然如此,很多同学还是不愿意再与她有过多的交往,因为没有人愿意被她贬低,没有人愿意看她那盛气凌人的样子。

炫耀攀比会无意中伤害到别人,使有的人不自觉地陷入“被动攀比”,看着人家各方面条件比自己好,自己心里肯定不是滋味。有些人会妄自菲薄,会非常失落,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如别人。

3、攀比让孩子过于计较得失

每个人都不会拥有所有想要得到的东西,也不会拥有别人所拥有的全部东西,盲目的攀比让他们看不到自己所拥有的,只去关注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这样的结果就是一味地去追,最终弄得自己疲惫不堪。如此登山一般,这山望着那山高,永无止境地追随。于是烦恼便也随着满足欲望而层出不穷,整个一生便陷入烦恼的网里了。

4、容易产生挫折感和自卑心理

攀比心理是一种狭隘的不健康心理现象。一旦攀比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孩子容易产生挫折感和自卑情绪。孩子会觉得自己很笨,处处不如别人。这样的消极行为,必然会给儿童的生活、学习及身心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5、盲目的攀比会让孩子失去自我

盲目地跟风攀比,会让孩子变得没有主见,跟在别人的身后跑,到头来只能让自己迷失方向,迷失自己,不仅浪费自己的时间,还会浪费自己的金钱,分散精力,影响自己的学习。

6、其他不利影响:

儿童长期受物质主义的主宰和操纵,既会扭曲心灵,也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给家庭造成经济困扰。儿童合理的消费高一点是家庭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本无可厚非,但一味的攀比,刻意的追求只会养成并助长孩子的虚荣心及奢侈浪费的生活习惯,使孩子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走进误区,发展下去将容易导致违法犯罪行为带来消极的影响,比如很多孩子厌学、逃学、偷窃,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对金钱没有责任感。

四、孩子攀比心理的形成原因

在评价一个孩子攀比心是不是强烈之前,我们需要仔细追溯一下导致他攀比的根本原因,然后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不同的引导,不能一味地打压,那样只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1、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

孩子出生后,身体上、心理上都在飞速成长,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会形成互相攀比的心理,他们会比自己的吃穿,比父母的职位,比家里的财富……这个时候,如果家长关注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孩子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关注,或者引导不当,孩子可能就会形成攀比心理。

2、满足某种心理需要

有些孩子缺乏自信心,想靠一些表面上的东西来弥补;或是性格敏感,太在意自己的形象;或者是因为他受到了同学的嘲笑,从而产生不服气的心理等等。

有些孩子在某些方面表现一般,看到别人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追捧,自己心中很是不平衡,于是他们会找到自认为可以炫耀的资本,通过与人攀比来提升自己的优越感。就像本文开头的新闻中所提到的:当孩子成绩比不过时,就来攀比亲情、比房子大小、假期休闲、豪车……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升自信和优越感。

3、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1)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的影响

孩子追求名牌效应的心理,会受社会上高消费的影响,周围的同学比较追求物质享受,而孩子很从众;现在的很多电视广告都在宣扬物质享受和所谓的光鲜靓丽,我们要和这些并不实际的宣传做斗争,教育孩子脚踏实地,不盲目攀比并不容易。

2)家长的“言传身教”

有些家长自身的审美观、消费观不科学,他们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给孩子买高档衣服,甚至买金项链、金手镯,这是应该的,甚至以此炫耀自家的身份、地位或富有,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有的父母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在别的孩子面前“不掉价”。殊不知,这些家长的行为对孩子是一种误导。

五、如何引导孩子走出负性攀比的误区

1客观地看待自己

人际关系学说指出,当人们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时,如果过分注意别人的看法,往往会强化从众心理,导致虚荣心理的产生。引导孩子学会对自我进行正确客观的分析,否则只会因为过分追求虚荣心的满足,导致盲目攀比,忽略了可比性本身。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也都有自己的不足,作为父母,我们要引导孩子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别人都在追求的事物,自己没有兴趣的话,就不必去跟随;自己认准的事,即便只有自己,也要执着地坚持。

2、通过自我暗示,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自我暗示又称自我肯定,是指通过对个体预期目标积极的叙述,实现头脑中坚定而持久的积极认知,摆脱陈旧的、否定性的消极思维模式。自我暗示是一种强有力的心理调节技巧,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心理预期,增强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

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对孩子进行引导,当孩子在某一方面不如别人时,家长要引导孩子去思考,帮孩子找找自己在哪方面比较要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在这方面弱些,但是在其他方面比较强,让孩子不要因为负性攀比而产生对自己错误的认识而产生自卑;当孩子在某些方面占有优势时,家长要引导孩子不要沾沾自喜,到处炫耀,要看到自己还有某些方面做得不如别人。时常进行自我暗示,盲目攀比的习惯就会有所改善。

  3、尽可能地纵向比较,减少盲目地横向比较

盲目的攀比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成人,都会有很大的危害,但是,攀比也不是一无是处,关键是不能盲目攀比。

比较分为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纵向比较是指个体和自己的昨天比较,找到长期的发展变化,以进步的心态鼓励自己,从而建立希望体系,帮助个体树立坚定的信心。横向比较是指个体与周围其他人的比较,有助于找到自己的不足,以便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过度的横向比较会让孩子比出自卑或自傲,使孩子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让孩子明白:我们既不能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也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因此要减少盲目的横向比较;而纵向比较会让孩子有更清醒的自我认识,有利于孩子在成长中发挥出真实水平,因此要时常进行纵向比较,在纵向比较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使自己更快地成长。

  4、增强自身实力,克服负性攀比  

负性攀比的产生往往是因为自身的实力与期望值达不到均衡水平,导致自信心的缺失,从而产生抱怨、憎恨等情绪。因此,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尽快地查缺补漏,用行动弥补失落,巩固并增强自己的学习实力,这样才能战胜负性攀比造成的心理障碍,继而取得成功。我们要让孩子懂得:腹有诗书气自华!

5、引导孩子以能力服人,而不是以物质压人

家庭条件好的孩子(经济上、社会地位上好的家庭),不要有高高在上的姿态,要从知识和能力上武装自己,让自己以实力来赢得朋友的认可,而不是靠家长的官位和财富来战胜别人。

家长要让孩子明白,穿着和经济条件的优越都是外在的因素,可能随时会从身边消失,而拥有内在的气质和真才实学,才能让自己轻松应对生活中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长久保持自己的地位。

  因此,家长应教育孩子集中精力搞好学习。让孩子明白自己是一名学生,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引导孩子在学习、劳动、品德方面与同学展开竞赛,而不是在穿着上盲目攀比。即使家庭条件允许买名牌衣服,也要讲究穿着的环境,上学时以穿校服和其他朴素大方的服饰最为适宜,这样就不会让孩子在穿着上产生优越感,而能与其他同学平等相处。

6、正确引导,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

家长要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端正消费行为,以身立教,给孩子做好榜样。家长要拥有正确的消费观:自己的生活消费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决定,而不是被别人的消费所左右。自己不需要的,我们不必去羡慕别人拥有;自己需要的,不必在意别人有没有。生活是过给自己的,而不是过给别人看的。

记得儿子在上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去接他时,同学的家长开着车去接,儿子很羡慕地说:“老妈,什么时候咱家也买车呀,多威风呀!”我说:“人家买车,是需要,说不定人家家长上班在很远的地方,而我们离校离单位都很近,没有必要开车。我们买东西是根据我们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因为别人有我们就要买。生活要有自己的标准,不以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哦,也是。”从此,儿子再也没有提起过这事。

攀比,并不等同于进取与竞争,就如生活并不等同于追名逐利一样。其实人生并不需要太圆满,懂得每个人的生命都有欠缺,就不会与他人做无谓的比较,反而更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有时幸福并不是去拼命追求想要的东西,而是珍惜现在所拥有的。选择最适合自己能力范围内的生活及处事方式,是最利于身心健康的正常心态。

我们不必羡慕别人的美丽花园,因为你也有自己的乐土。拒绝攀比,安于平和与宁静,用豁达、宽容对待生活,就会减少许多无奈与烦恼,多一些欢乐与阳光。而这些——足以让你更幸福更快乐!

 

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在此表示感谢!

u/4809/archives/2010/201061114314.html晓岩整理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