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等不等(陶道武)

14年前 [06-13 10:19 周日]
  有人说,树大了自直。还有人说,孩子在小学阶段好坏无所谓。这些说法不可取,这与我们提倡的早期教育思想背道而驰。其实,孩子在小的时候,对周围的、未来的世界充满好奇,往往会主动探索未知,想知道更多,这是孩子成长的天性,也是孩子成长的内在需要。

    孩子小的时候,如果家长能够用心引导,就会事半功倍,如果到孩子有了自己的心眼的时候,或等到孩子出问题的时候,再来引导或教育孩子,已经为时已晚或事倍功半,很难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早期教育似乎应该含有两个内容,一是指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对孩子进行教育。二是指教育,特别是父母自身的教育素养应走在孩子发展的前面。对此,我们不能产生误会,我们认为,孩子一出世或未出世的时候,家长就要了解相关知识,熟悉孩子各阶段的成长特点。或者说,今天的父母要知道明天的孩子会怎样,小学要毕业的孩子到了初中会遇到哪些难题?家长通过自己的学习,可以预设一下。到时候,问题真的出现的时候,你就不会手忙脚乱了。我认为“早期教育”应加上这一认识或理念。

    总之,家长的自身成长要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最好走在孩子发展的前面,这样才便于引导孩子超越自我,实现自我。

    我们再来思考一下教育孩子能不能等的问题。一种说法是不能等,有句话这样说,当孩子出生三天的时候,再来教育就已经晚了两天了!现在,大家都在提倡胎教,这样算来晚的更多。另一种说法是要学会等待孩子成长,孩子毕竟是孩子,孩子要在错误中长大,不要期待孩子一口吃个大胖子,一下子就满腹经纶,最好成为博士后。这是不现实的,孩子有自身的成长机制,没到那个年龄就做许多与他不相称的事情,是拔苗助长,是急功近利。

    这两种说法看似矛盾,其实都不为错。前一种说法意思是要对孩子及早进行教育,后一种说法是要为孩子提供一种适合孩子的教育。当然,如果家长既能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又能为孩子提供适合孩子成长的个性化的教育,那是再好不过了,那是孩子一生的福,是整个家庭的福。

    对于等不等的问题我还有一种想法,如前所述,教育孩子,父母不能等,你不能等孩子长大了再来教育,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越快越好,决不能再等了!可以说,那些出现亲子关系恶劣,甚至造成悲剧的家庭,主要原因就是不能理解孩子,不懂教育。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亲子之间重大冲突出现的时候,你会冷处理吗?作为家长,你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吗?你会不会想到自己也曾经年轻过?怎么一当了家长,职位一升,辈分一上去,就把自己小时候的事都忘了呢?当然,今天的孩子由于所处的环境已发生重大变革,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更具时代性、复杂性。但我们只要用心,总能找到孩子成长的蛛丝马迹的,总会走进孩子的内心被孩子所接受的。当然,谈到父母被孩子接受认可,我以为家长不能太被动,简单地等着孩子接受自己。当你去欣赏孩子的时候,孩子也会欣赏你。当然,家长首先要有家长的样子,有让孩子欣赏的地方。自己游手好闲,不干正事,反过来指责孩子或指导孩子,肯定不会太成功,甚至适得其反。

    看看今天的教育现实,对孩子来说,家长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保留一颗平常心,适时掌控自己,根据孩子的成长节奏,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设计出个性化成长菜单,不要人云亦云,主要看自己的孩子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比如,关于性格问题,关于偏科问题,不能太强求孩子“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孩子什么时候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对于我们普通家庭里的普通孩子来说,不要一上幼儿园就学小学知识,上小学学中学的知识,这样会为孩子增加负担,影响孩子的正常成长。我们不要期盼自己的孩子会成为刘亦婷。事实上,“刘亦婷”一定害了不少孩子、不少家庭。当然,我们不能把责任算在“刘亦婷”头上,要怪恐怕只能怪家长自己没有辨别力,对自己的孩子没有一个现实的把握。这就是说,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要等一等孩子自身成长的节奏,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当孩子有了某一方面的“前奏”或苗头的时候,我们家长可以尽自己的一臂之力,推波助澜,因势利导。

     

 
 
 
Re:等不等(陶道武)
[ 2010-6-13 9:59:20 | By: 肖庆兰(游客) ]
 
教育孩子,父母不能等,父母必须通过学习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教育孩子要等待,要等待孩子慢慢成长,要给孩子成长的时间和机会。谢谢陶老师的分享,学习了。
 
u/6317/archives/2010/2010612174314.html【晓岩转】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