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各人盛各人的稀饭,我心中暗想:孩子们的自理能力不错。那么,怎样才能知道孩子懂不懂互助呢?
我端起碗,起身为自己盛汤,只是动作比平时放慢了些。年龄大些的妻侄女立即把碗接过去,为我盛稀饭,我欣然接受,并表示谢意。妻子还在厨房忙。
这时,一年级的小女孩自觉跑到厨房喊姨姨吃饭,我想:这孩子虽然年龄最小,但心中装着别人,让人感动。
吃饭时,有两个孩子吃饭声音稍大,也许他们是在比赛吃饭的速度。我进行“咀嚼不要发出大声”方面的行为暗示,不一会孩子自己觉察到,自己与别人的吃法不一样,便自觉放慢了速度,降低了声音。小女孩的拿筷子姿势不正确,女儿做了提醒,小女孩坚持了一会,又回到从前。我以为,短期的纠正不足以改变较为长期的坏习惯。
另外,我用自己的行动暗示了孩子应如何喝稀饭,孩子有意无意地开始模仿。我在“无意”示范的时候,一不小心把稀饭洒到桌上,好事办坏了,本来想教育孩子的,自己倒出了问题。我索性将计就计,让孩子看到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一方面自己向各位小朋友连声说“对不起”,另一方面立即找来纸巾把桌面擦干净。孩子在家长的“错误”中依然可以学到如何面对自己,而不是推卸责任或指责别人。
吃的多的孩子我没有提出表扬,尽管有的孩子有这种想法,我不愿以孩子吃得多少作为是否表扬孩子的依据,吃得少的也没进行批评,大家只要能够做到“各取所需”即可。如果晚饭大家一块吃的话,按点开饭,中间不准吃零食,我这样想也准备这样做。
这次与四个小朋友一块吃午饭,我对为自己盛稀饭的孩子表示了谢意,为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麻烦表示歉意,没有多说什么。我想,孩子还是会从中受益的,无论家长做的对与错,都要为孩子展示你的行为过程,更重要的是展示家长做事的态度和立场,为孩子做好积极的正面引导。u/10216/archives/2010/2010710113321.html晓岩整理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