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同学询问:老师您好!我是高一的学生,考试中我最讨厌的就是语文的阅读理解题,总感觉似乎读懂了,却又没话可写。写作文还好些,毕竟可以发挥一下,可是阅读的题目发挥也是没有用的,每次考试,语文分数都会拉我的后腿。请问老师我该怎么办呢?
家长孙先生询问: 老师您好!有个问题向您请教,我的儿子是预备班,他的语文从来就没有考过 70 分,他回答问题总是很简单,很表面,我看他的试卷就会生气。请问老师怎么能提高他的语文能力呢?
一、语文学习困难的诊断
导致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正确的学习动机,要有一套具体的可操作的技术来诊断出学生在具体知识、学习动机上的缺陷。要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就要仔细分析该生所习得能力的性质以及影响该生学习效果的因素,透过表面的现象,找出内在的决定性因素。
任务分析,是实践中用来诊断学科学习困难的最有效的方法。所谓任务分析,就是对学生能达成学习目标的原有基础、必要条件、支持性条件所做的分析,从而揭示出目标得以实行的先行条件。根据任务分析的要求,诊断学生语文学习困难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1 .诊断原有认知结构中存在的语文知识 ( 广义 ) 缺陷
是根据任务分析而进行的对学生起点能力的分析。学生在进入新的学习时,其原有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相关知识和技能对新的学习的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必须分析并确定学生为完成某一目标,所具备的起点能力状态,从而准确诊断出其认知结构中存在的语文知识缺陷。
比如,就作文而言,起点能力不仅仅决定学生在作文课中能够学什么,学多少和怎样学,而且对学生能否写出符合作文标题的作文也有直接的影响。我们知道,起点能力与写作任务之间通常存在一段距离,用现代学习论来解释,这段距离的实质是知识上的空缺。在写作任务一致的情况下,不同起点能力的学生,他们“知识空缺”的类型和程度是有区别的。如在完成一篇“给材料写议论文”的写作任务时,不同起点能力学生的知识空缺就有很大差别:从知识类型上看,有的学生缺少的可能是“写作内容知识”,不能提取出足够的典型论据;有的学生缺少的可能是“写作的基本技能”,不能对论据进行恰当的分析,或者结构安排不当;有的学生缺少的可能是“写作的高级技能”,不知如何从所给的材料中构思出一个准确、新颖的中心论点。从知识掌握的程度上看,不同起点能力的学生对三类知识或某类知识的巩固熟练程度、加工水平等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2 .诊断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所需的必要条件的缺失
完成了学生的起点能力分析之后,任务分析的下一项任务是要鉴别学生从起点到终点之间所必须掌握的必要条件。不少学习困难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掌握这些必要条件。因此,学生学习上出现困难,也要从学习的必要条件是否满足来寻找原因。
决定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可称之为要实现的教学目标的子目标。所谓诊断必要条件,就是要运用“递推法”,从终点目标出发,反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学生要完成这一目标,他预先必须具备哪些能力 ? ”,一直追问到起点能力为止。这样,就可以把学生需要掌握的子目标分层次一一排列出来,形成一个必要条件的目标序列。这个目标序列即是学生通过学习应该逐步形成的能力序列。根据这个能力序列,测量学生的实际成绩,检查和分析其存在的差距,找出学生通过学习仍然没有形成哪些能力而造成学习困难,从而准确诊断出实现一定的语文目标中学生的欠缺所在。
3 .诊断实现语文教学目标所需的支持性条件的欠缺
这主要是分析促进学习的一些非必要但起支持作用的因素,如动机、策略等等。如学生阅读课文时粗枝大叶,谈出的见解和体会很肤浅,在诊断其缺陷时,学生对所阅读的文章是否感兴趣或者学生有没有主动阅读欣赏的动机,应成为诊断的重点。比如,学生作文时,字迹潦草,材料平淡,甚至连字数都达不到要求,在诊断其缺陷时,学生对作文的题目、题材是否感兴趣,或者学生有没有写出优秀作文的内在动机,是否具有明晰的写作思路等,应成为诊断的重点。在对学生进行诊断时,上述三个方面往往是结合起来使用的,即在对教学目标进行任务分析的基础上,对照学生的能力蓝图,就学生的能力表现,从原有知识基础、必要条件、支持性条件三个方面进行诊断、分析,找出问题症结所在。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