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培养孩子的受挫力

16年前 [06-17 10:49 周二]
   让孩子参与到各种活动中,体验生活、经历挫折。 

  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的“教育即生活”,父母必须把教育与孩子眼前的生活融合为一--“从做中学”。苏格拉底对待打破玻璃的孩子的做法是:让犯错误的孩子独自呆在房子中,让其体验寒冷、体验孤独,使其发现自己的错误,继而改正。挫折教育也应该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会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说明了这一点:个体通过亲身经历而获得的信息。比通过其他感官获得的信息在大脑皮层的痕迹要深,保持时间也长。   

  有这样一个镜头让我看后一直难以忘怀:圣诞节的前两天,北风呼啸,雪花飘飞,寒气彻骨。雪地里站着一位日本少妇,穿得厚厚实实的,在她的前面放着一辆婴儿车。少妇一会儿推着车走走,一会儿又停下来跺跺脚,搓搓手。车里的婴儿才出生三四个月,眼睛瞪得圆圆的,脑袋左顾右盼的,小手上下拍动,嘴中发出“咦咦呀呀”的声音,孩子冻得脸蛋发红。旁边路过的人关心地问:“孩子这么小,不怕冻坏他?”少妇报以甜甜的微笑:“没事,多让孩子接触大自然,对他有好处的!”当然少妇的这种做法对于不少父母是难以接受的,但它的确给我们的父母带来了一些思考,仅有望子成龙之心,而无望子成龙的教育,良好的愿望是难以实现的。作为父母应大胆地放下“保护伞”,让孩子自由、健康地发展,在大自然中成长,多让孩子体验必要的挫折,经历失败,吃到“苦头”。   

  作为父母应该意识到,让孩子陷入你们所营造的感情旋涡,对孩子的发展极为不利的,对孩子的成长应理性地对待。正如一位父母说的那样:我的孩子从上孩子园开始,我就让他学着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虽然有时候饭会撒一桌子,衣服会穿得一塌糊涂,但我们确确实实地感觉到他在长大。孩子自己能够做的事情,父母应放手让他们去做。来源:转载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