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3 第一学科家庭教育基本原理 第二讲 |
[ 2007-10-15 19:02:00 | By: zhjtjyzdsw ] |
1
本学科教材由关鸿羽教授编写 主讲:黄慧贤(中华家庭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中国家庭教育指导 师网首席指导师、中华家庭教育网家庭教育讲师团常务副团长) 声明:本讲座为不开放讲座,只面对《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学员,所有文字稿和视频教学课程只为学 员学习使用,不得外传或发布到博客等网上,以尊重教材编写专家和授课讲师的版权。
第二讲学员作业: 1、举例说明,家庭教育对子女一生有哪些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 家庭教育作用 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看清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谁也无法把人的全部教育任务承担起来,于是“大教育观”应运而生。所谓大教育观就是从时间上看是终身教育,从空间上看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有机结合与配合的教育。 这里我们就家庭教育对子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作用和影响作些探讨。 第一节 家庭教育对子女一生的作用 一、终生奠基作用 (一) 父母是子女的首任教师具有启蒙作用 家庭,是孩子一生接受最初、最早教育的地方;家长,其中特别是父母,是孩子不可任意选择的首任教师。 父母对子女教育的启蒙作用,我们可以从二个方面加以理解: 1、 印刻效应 本世纪50—60年代,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劳伦斯发现,小鹅在出生后1—2天有追随一个活动着的东西的行为,过了这个时刻,就很难再形成这种追随行为了,劳伦斯把这种行为称为印刻现象,即鸟类或哺乳动物的幼崽在被孵出或出生后很短时间内就掌握了附近一个明显移动的客体的特征,随后他便开始跟随那个客体。 我们可以从这张照片中看到小鸭把实验者当做自己的爸爸了,自然而从容的跟随着。 所以,教材上第3页上说: 婴幼儿的头脑像一张白纸,很容易涂上各种颜色。在孩子生活的早期,家长和家庭生活对他们实施着各种各样的影响,这些影响在他们的心灵上留下极为深刻的烙印,很难消失。家长实施的各种教育,他们终生不忘,成为他们一生成长的基石。 2、 血缘关系 由于父母和子女有天然的血统关系,同时朝夕相处的生活中建立起的信赖依恋感情,使得家长在孩子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很有威信。孩子愿意追随家长的脚步前进。 象老诺贝尔父亲对研制炸药特别感兴趣。一次,诺贝尔问父亲:“炸药是伤人的可怕东西,为什么还要研制它?”老诺贝尔这样回答孩子说:“虽然炸药会伤人,但是,我们要用炸药来开凿矿山、采集石头、修筑公路、铁路、水坝,为人民造福。”听了父亲的话,诺贝尔接着说:“我长大了,也要研制炸药,用它造福人类。”果然诺贝尔后来成为世界著名化学家、炸药的发明者。 所以有人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孩子是家长的翻版”,因此,父母要做好启 父母当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就用心施以家长的正面影响和教育。英国17世纪的教育家洛克曾说:“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可以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甚至在可能的时候创造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在他们身上固定下来。这就可以使他们培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以后,便不用借用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发生作用了。”培养习惯坚持是非常重要的,正如著名教育家恩曼所说:“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她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她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一个好习惯的养成起码21天,所以我们要培养一个习惯就要坚持21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决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随心所欲的兴起就抓,心烦就停。 (二) 家庭教育在早期教育中的奠基作用 对于家庭教育在早期教育中的奠基作用,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加以理解: 1、 人生长发展的规律。我们说人生长过程中有个潜在能力递减规律,即如果潜在能力是100的话,那么,0岁教育的话,就有可能成为具备100能力的成人;如果到孩子5岁的时候才进行教育,那么孩子只能成长为具备80能力的成人;如果到孩子10岁的时候才进行教育,那么孩子最多只能获得60的能力;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城,人们发现每到晚上,就有两个用四肢走路的“像人的怪物”尾随在三只大狼后面。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窝里发现这两个“怪物”——两个裸体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约七八岁,小的约两岁。人们称大女孩为卡玛拉、小女孩为阿玛拉,并把她们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抚养。 在孤儿院里,人们首先对他们进行了身体检查,发现他们身体的生物系统是正常的,虽然营养不良。人们还发现这两个狼孩虽然长得与人一样,但耳朵却象狼一样的尖尖长长的,行为举止也完全和狼一样,他们白天睡觉,夜晚活动,常常像狼那样嚎叫,他们用四肢爬着走路,用手直接抓食物送到嘴边吃。于是研究者就在人类的正常社会环境里对其进行训练,教他们识字,教他们学习人类的基本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然而,其中阿玛拉不幸死亡,卡玛拉在四年之后(大约十一二岁)才开始能够讲一点点话,智力水平也才相当于一个普通的婴儿的智力水平。 2、人智力发展的规律。科学研究表明:人智力在某种程度上与脑重和脑神经元发达有关。 我们先来看脑重发展的规律。我们知道成人脑重平均为 我们再来看脑神经元发展的规律。大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组成,具有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等功能。一个人的聪明与否,主要取决于神经元所建立起来的连接网络的大小,而两个神经元是依靠突触相接触。 一个成年人的脑会有500万亿个这样的突触,突触越多,这个人越聪明。增强脑力,便是增加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点数目。 所以,俄罗斯作家托尔斯泰曾描述过婴幼儿这一阶段身心发展的情形,他说:“一个5岁的幼儿同成人之间仅相差一步,而一个新生儿同一个5岁的幼儿之间却有天壤之别。”他的话不仅说明此阶段人的身心发展速度之快,也说明幼儿阶段是人的智力发展的“关键期”。这个关键期多在家长的教育之下,家庭教育有没有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卡尔·威特的故事】 卡尔·威特是十九世纪德国教育问题学会会员。卡尔·威特认为“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成为天才还是庸人,不是决定于天赋多少,而是决定于从生下来到五六岁时的教育。就是那些只具备一般禀赋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能成为非凡的人。”他在一次学会开会时向大家宣布:“只要上帝赐给我一个孩子,而且你们认为他不是白痴,那我就一定能把他培养成非凡的人。” 上帝好象有意要考验一下卡尔·威特,他不久真的得了一个儿子,取名也叫卡尔·威特。小威特不仅不聪明,而且先天不足,邻居背后议论纷纷,说长道短,都认为小威特是个白痴。 到八九岁时,小威特便学会了德语、法语、拉丁语等6 国语言,通晓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 9岁时就考入了莱比锡大学。 1814年4月,未满14 岁的威特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 16岁后,又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 【案例】有一对夫妇,年轻而充满活力。由于家庭条件极好。 他们的观念是:有了孩子,趁他还小的时候应该去外面多玩一下,否则等孩子长大后要教育他就没有时间了。 生下孩子后就去国外旅行。他们把孩子委托给一位亲戚,亲戚又因为工作极忙,而将孩子交给管家喂养。 他们在英国住了一年,又去法国住了一年,后来还去了美国和非洲,他们几乎走遍了全世界。 5年后,当他们从国外回来,发生的事令他们目瞪口呆。孩子根本不认识他们,把他们当陌生人看待。 晚上,孩子拒绝和父母同睡。满嘴粗话,成天在外面和一群捣蛋鬼玩、打架、干坏事、欺负更弱小的孩子。不肯读书识字。 不服管教。每当他们教导孩子时,只会看到孩子陌生而冷漠的目光。 终于发生战争,最后父母将所有的过错怪罪于女管家,孩子抗争无效,女管家被赶走。自此,孩子变的郁郁寡欢,在睡梦中呼唤管家的名字。在他十几岁的时候,有好几次离家出走。 点评:母亲的工作不能由旁人代替,孩子的教育必须由母亲承担。把自己的孩子托给他人,恐怕只有人类才有的,这种做法有失天性。 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很重视早期的家庭教育。在我们的教材第5页和第6页分别有形象的“白纸说”和“染缸说”,大家可以参阅。而中国重视早教更是走在世界的前端,中国是世界胎教的策源地。要求怀孕期间的女子:调情志、忌房事、节饮食、慎寒温、适劳逸、戒生冷。《三字经·训话》:“目不找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乱言,嘴不食邪味,尝行忠孝友爱善良之事,往往生子聪明才能贤德过人。” 有人总结为胎教三期:美丽期,聪明期和健康期。 二、终生的发展作用 (一) 对子女身心的发展水平有决定作用 家庭教育对子女身心的发展水平有决定作用。这可以从二个方面来理解: 1、基础教育的要求: 人的一生发展过程是这样的:思想由外到内,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从被人教“怎么做、怎么想”到“照着做、照着想”到“学着做、学会想”到“自己做、自己想”的;行动由里及外,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是从家庭走到幼儿园、学校这个集体中,然后再到社会的。 而幼儿园和学校的特点:3岁进幼儿园,7岁上学,所以,决定了孩子早期教育自然由家庭教育来担当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这个期间,家长的教养重点应当是:德商培养、智能开发、性格和人格品行塑造、体能锻炼、行为习惯养成。卡尔·威特是这样介绍他成功育子的经验的:给3岁以前孩子的模式时期“硬灌”两方面的内容:1、反复灌输语言、音乐、文字和图形等所谓奠定智力的大脑活动基础的模式;另一方面则是输入人生的基本准则和态度。 2、完整教育的要求: 我们说,每个教育都是有其特殊意义和作用的。学校教育主要是求同,社会教育主要是求真,而家庭教育则是求善、求美。所以作为一个人的完整教育来讲,不仅离不开家庭教育,相反家庭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奠基和发展的作用。 以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期——反抗期为例,我们知道,每个孩子3岁左右会因为乳牙长齐,而有生理断乳的需要,因此希望“宝宝来,宝宝做”的向父母要求依照自己的想法行事;而13岁左右的时候,因为身体发育成熟了,会有心理断乳的需要,这时希望自己能获得家人、同学、老师乃至更多人的肯定,得到人格的独立和尊严。而这二个反抗期就需要家长有科学的认识,高超的家庭教育艺术,从而引导孩子顺利过关。 同时,家庭教育也是爱的教育和生活的教育,所以对于人生成长非常重要的情爱教育当有家庭教育来担当,家长们平时恩爱、和睦的笑声加歌声的快乐幸福生活,无疑就是最好的情爱教育,孩子会从中感染和习得与人友善交往的能力和方法。同时每个孩子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时间是不一样的,因此性教育也需要家长细心捕捉、正确引导和教育。 (二) 对子女有终生的影响作用 我们说:好家长是本字典,一旦拥有,终身受益。 好父母能成为子女的终身教师,不少孩子长大成人后仍然会因父母的学识胆识、人格魅力,而不断地听从父母的教诲,有重大问题回家请教父母。象我们教材第7页和第8页上就列举了古代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大将子发的故事、齐国齐宣王的丞相田稷子的故事和唐朝监察御史李畲的故事;当代伟大领袖毛泽东、朱德教子故事。 我们从中可以得到许多启示,即很多成大事业者,都包含着家长影响熏陶的重要因素。如三国时期“建安三曹”,曹操是政治家也是文学家,其子曹丕(皮)、曹植在父亲的影响下,文学造诣都很深,终与父亲并驾齐驱成为建安文学的代表。而当代“侯家三杰”也如是。著名相声艺术家侯耀文就是因为听从了父亲侯宝林的“做人要善良,从艺应精良 ”谆谆教诲而成大家,而侯耀华更是记住了父亲二句话“你要记住不要和共产党‘转影壁’(兜圈子);再有你琢磨你占便宜的时候,准是你吃大亏的时候”而受用一辈子了。 有人曾经对90名超常儿童成长的主要因素进行过较全面的调查。其因素中主要受父母教育影响的居大多数,这都说明家长的教育对孩子成才的影响是很大的。 象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父亲司马谈是一位史官,立志为我们国家写一部史书,但是没有完成。父亲去世后,他继承父亲的遗愿,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奋笔疾书,用了18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我国第一部伟大的历史巨著《史记》,司马迁被后人誉为“史学之父”。国外的 老舍先生曾深情地回忆母亲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的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这里生命的教育就是指思想品德、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教育。 许许多多事例证明,家庭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起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终生教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才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勿庸置疑,家庭教育决定着孩子身心发展水平,无论向哪方面发展,发展的水平高低,与家庭教育都有直接关系。 推荐学员阅读原著: 《人脑之谜》 苏珊.格林菲尔德著 杨雄里 等 译
|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