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爱心10

16年前 [04-10 01:25 周四]
视频11  第一学科家庭教育基本原理 第十讲
[ 2007-10-19 15:56:00 | By: zhjtjyzdsw ]
 

本学科教材由关鸿羽教授编写

主讲:黄慧贤(中华家庭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网首席指导师、中华家庭教育网家庭教育讲师团常务副团长)

声明:本讲座为不开放讲座,只面对《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学员,所有文字稿和视频教学课程只为学员学习使用,不得外传或发布到博客等网上,以尊重教材编写专家和授课讲师的版权。

 

 


第十讲学员作业

1、谈谈家长的期望与孩子成就关系

2举例说明,家长的价值观和孩子成材的关系

 

五、家长的期望与孩子成就关系

期望即家长希望孩子达到什么目标的一种心理,它表现为家长对孩子成就的盼望,它会通过家长的语言、表情、眼神、举动传送给孩子。适当的期望对孩子的推动力是很大的。它本身就带有一种“隐蔽的强化作用”,它通过孩子的知觉和投射两种心理机制,自觉意识或自发无意识受到良好的激励。日积月累的反馈使孩子就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家长的关怀和信赖,于是就产生了较为持久的努力和进取心,同时,子女时时将自己与家长所期望的形象相比拟,找差距,自觉地以此来调整其个人的学习和生活,以努力达到家长的期望。

期望分三种水平:较高水平、过高水平和过低水平,它们分别对孩子产生不同的影响。

1、过高的期望。

现在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期望过高,无视孩子的能力。

所以,我们说,父母的期望要切合孩子的实际愿望和能力。期望过高,不但起不到期望的激励作用,反而使孩子望而生畏,失去上进的勇气,或产生对立情绪,或失去自信,破罐破摔。如果发展到极端还会出现悲剧。

2、过低的期望。

期望过低也不好,家长对子女没有什么期望,任其自由发展,子女也不会有什么上进的愿望。

3、理想的期望。

那么,多高的期望才比较理想呢?如果以伸手摘苹果为例的话,那么,应该是跳一下,就能摘到的高度比较好。所以我们说,期望最好是适中,这个标准应该是“伸手摸不到,跳起来能摘到”。那么这个时候,它对子女的激励较强,让孩子既感到家长对自己的期望,这期望会成为一种鞭策力量,同时孩子又意识到这期望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自己努力就能达到,于是加紧努力,以达到目标,不辜负家长的期望。

据南京师范大学对中学生的调查表明:家长期望孩子上大学的,学习成绩差的占4%,学习成绩优良的占26.2%;家长期望孩子中学毕业以后就参加工作的,学习成绩差的占295%,学习成绩优良的仅占2.6%。同时呢,家长期望孩子上大学的,学生品德优良的占50%,品德较差的占4.8%;家长期望孩子中学毕业后就参加工作的,学生品德优良的占19.2%,品德较差的占141%。事实表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水平,同孩子的学习成绩和道德品质发展水平成正比(当然,家长过高的期望不在此列)

 

六、家长的教养素质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家长的教养素质主要指家长的教子观、成材观和亲子观。

(一)教子观。教子观主要是家长对孩子发展能力的认识和自己教育能力的认识。

教子观里包括五个方面:

1、教育价值感。家庭教育有没有价值?有没有效?该不该教?

2、教育态度。教育态度是家长教育孩子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反映。比如,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上比较积极,有些比较消极。态度不一样对孩子的要求和情感就不一样。

3、教育内容。除了智能开发,更重要的是心灵塑造、性格培养、行为习惯养成、良好心理素质养成、身体健康。

4、教育支持。学业、兴趣、爱好。家长是否愿意给孩子教育投资,包括物质和精神。

5、家庭的教育方式。是专制?溺爱?冷漠?民主?

美国教育家特里斯多年研究成功妈妈育子的经验后提出“新思维和新法则的‘双向操作’”。即用新思维和新法则的组合来改造妈妈(家长)原来的教育观。

所谓新思维,就是突破原来教育的陈旧理念,寻找新颖科学的教育途径。

所谓新法则,就是把新思维巧妙地运用于教育和培养孩子的行为之中去。

(二)人才观。就是家长认为什么是人才,自己的孩子算不算人才。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呢?似乎没有统一标准、权威说法。我们在此,给大家一个当下人才标准还有一个当下人才概念。供大家参考学习。

上海市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沈荣华认为,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其核心是尊重劳动,其本质是尊重人才。按照这一理论概括,我们的人才新标准应当是: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的人。具体来讲,包括三个要素:一是知识要素,即受教育的程度;二是能力要素,即经历;三是业绩要素,即所做的贡献。

许多专家表示,新的人才概念至少要包括以下三类人才:第一类是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等三支队伍;第二类是高级技能型人才;第三类是其他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才。而新的人才评判标准要以市场对人才的认可程度为依据,以能力和业绩的大小为重点,以薪酬水平的高低为重要参照。

可见,当下人才标准是:知识、才能、业绩、收入等综合素质要求。需要德才兼备、才财二旺。

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9年在中国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就未来教育的培养目标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总而言之,2l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最全面发展的人,将是对新思想和新的机遇最开放的人。”这种人的心理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根据柯林博尔的说法,未来教育所培养的人应具有三本“护照”,一是学术性的,二是职业性的,三是证明一个人的事业性与开拓能力的。

而通常家长头脑中则有一个公式,即:智力=分数=知识=文凭=成才(而这恰恰是一条扼杀人才的公式)

一项调查显示:96%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但目前的教育资源只能让19%的孩子成为大学生。于是“千军万马抢过独木桥”,读书直至大学成了孩子唯一的成长和成才目标。学校教育成了培养孩子成为“考试机器”的应试教育。家庭教育更是成了学校教育的得力助手——天天补充作业,日日补习、提高班,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家长行为变形,孩子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变形。大家都成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殊不知这样一来,多少少男少女的美好梦想被无情的“套路”应试教育打碎!失去了人生中最可贵的东西:梦想和目标。

(三)亲子观。所谓亲子观就是如何看待子女和父母的关系。是权威至上,专制教育,还是尊重孩子,民主教养。不同的观念养育出不同孩子。

在我们的中华家庭教育家长学堂的系列讲座课程中,我们就有亲子篇的系列课程,比如:《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实践中,这部分讲座内容,深受家长和老师的喜爱和追捧。指导师也因此被家长尊称为心理专家和家庭教育专家。

 

本章小结

北京曾经对680名初、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做过一则调查:

 

在校表现优等生

在校表现中等生

在校表现后进生

家庭教育水平好

95

5

基本没有

家庭教育水平中

67

18

15

家庭教育水平差

几乎没有

15

85

所以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是当下家长急需补上了提高的必修课。父母一方面应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掌握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学习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和方法,以开放式的教育,指导子女通过接触社会,通过各类传媒,在复杂多变的社会道德环境中领悟传统道德的精华,学习新的具有生命力的社会道德规范,以提高其道德评价和道德选择的能力;另一方面,父母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将言传和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为孩子树立榜样。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