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当撒谎遭遇挚爱(原创)

16年前 [03-26 22:30 周三]

偶然间,听过一个故事,因故事情节的特别,至今依然记忆犹新。

故事发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一天,孩子放学后在客厅里玩篮球。正玩得起劲的时候,篮球不慎打落了书架上的一个花瓶,花瓶“咚”的一声重重摔到地板上,瓶口顿时摔掉一大块碎片。更令孩子大为惊骇的是,这个花瓶不是普通的摆设品,而是家里祖辈世代相传的那件景德镇的古董。为了掩盖自己闯下的弥天大祸,孩子慌乱地把碎片用胶水粘起来,胆战心惊的放回原位。

由于每天都会亲自擦拭花瓶上的灰尘,所以当天晚上,细心的母亲就发现了花瓶的“变化”。吃晚餐时,她问孩子:是不是你打碎了花瓶?孩子灵机一动说,是一只野猫从窗外跳进来,怎么赶也赶不走,它在客厅里上窜下跳,最后碰倒了架子上的花瓶。可是,母亲很清楚,孩子是在撒谎,因为每天都是她在上班前把窗户一扇扇关好,下班回来再一 一打开的。然而面对孩子胆怯的眼神和家人疑惑的目光,妈妈只是不动声色的说,看来是我疏忽了,没有关好窗户。就寝前,孩子在床上发现了一张便条,是妈妈让他马上到书房去。本以为蒙混过关的孩子顿时心里一沉,看来还是难逃一劫。既然已经撒了谎,于是他打定主意,无论妈妈说什么,都死不承认,这样妈妈就是发再大的火也拿他无可奈何了。

打定主意后,孩子来到书房,书房里,橘红色的灯光柔柔的弥散开来,妈妈的脸平静的沉浸在光晕中,没有一丝波澜。看到孩子忐忑不安地推门进来,她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巧克力盒子,把其中一块巧克力递给孩子。说:“宝贝儿,这块巧克力奖给你,因为你运用神奇的想象力创造出一只会开窗户的猫,以后你一定可以写出很好看的侦探小说。”接着,她又在孩子手里放了块巧克力说道:“这块巧克力奖给你杰出的修复能力,虽然你用的是胶水,但是裂缝吻合得几乎完美无缺呢。不过你记住,你用的胶水是用来修复纸制品的,修复花瓶不仅需要更强力的胶水,还需要更高的专业技术。明天我们把花瓶拿到艺术家那里,看看他们是怎样使一件工艺品完好如初的。”妈妈一边说着,一边又拿起第三块巧克力说:“这最后的一块巧克力代表我对你深深的歉意,作为妈妈,我不应该把花瓶放在那么容易摔落的地方,尤其是当家里有一个热衷体育的男孩子的时候。希望你没有被砸到或者吓到,我的宝贝儿。”

这时,孩子之前那颗叛逆的心早就飞到了九霄云外,他努力的想解释些什么,然而只笨拙的说着:“妈妈..................”。妈妈用手指轻轻挡在孩子唇上说:“我的巧克力盒子已经空了,所以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现在去睡觉吧。晚安!宝贝儿。”她温柔的吻了吻孩子的前额,然后走出书房。

之后的日子,一切照旧,唯一的变化是,孩子再也没有撒过一次谎,每当他不由自主的想撒谎时,那三块巧克力就会立即浮现在眼前。

从这个故事当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没有一句责骂,没有一点非难。第一块巧克力,明确但委婉的告诉孩子,妈妈已经知道他撒谎了。第二块巧克力,妈妈巧妙的告诉孩子,花瓶是可以修复的,而且能修复得完好如初;既然花瓶能修复,也就减轻了孩子的负疚感,不会再怕受到重罚。但同时,妈妈没有忘记让孩子明白,做错了事,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第二天和妈妈一起把花瓶送到艺术家那儿去修复;这样做,既让孩子懂得了承担责任,同时也让孩子了解了修复花瓶的常识。第三块巧克力,妈妈对孩子检讨了自己的疏漏,实际上就是和孩子共同承担起摔坏花瓶的责任。 接着一句爱意无限的问候:“希望你没被砸到或者吓到,我的宝贝儿。”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妈妈心里的位置比那珍贵的花瓶还要重要。

明明犯了错误,却得到了三块巧克力的奖励。表面看起来匪夷所思,实际上正是这三块巧克力告戒孩子做人要诚实,他们时时刻刻都是孩子心灵上的警醒。

生活中,一些父母总喜欢说这样的话:“我是为了孩子好。我爱孩子。”可我觉得,“我爱孩子。”这句话,不是随便可以说的。因为,它蕴涵着两层含义:我爱,是表现我的一种情感,与别人无关,只是表明我愿意,我喜欢;但是,爱你,却是一种能力的表示。代表着一种付出和责任。表明我相信自己能让你更幸福。爱需要学习。

故事中,明明知道孩子在撒谎,却依然能不动声色、依然能在脸上没有一丝波澜的妈妈显得那么泰然自若、处事不惊。 在面对孩子胆怯的眼神和家人疑惑的目光时,她首先考虑的是孩子的感受。她要让孩子减轻压力,勇敢面对过错。于是她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和孩子一起来承担责任;这样的爱又是那么的体贴而宽容。也正是这样的爱使孩子最终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努力的想解释些什么,然而只笨拙的说着:“妈妈..................”。这时候,妈妈再次成功的维护了孩子的自尊,用手指轻轻挡在孩子唇上说:“我的巧克力盒子已经空了,所以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现在去睡觉吧。晚安!宝贝儿。”她温柔的吻了吻孩子的前额,然后走出书房。

当撒谎遭遇挚爱的时候,撒谎显得如此的不堪一击。爱是一种能力,我们父母爱孩子就是相信自己能让孩子健康,幸福。

 

石宣家庭教育

返回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