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与规则
给孩子自由,让孩子建立自己的规则
哪一个班主任是严厉型的,班上的学生极容易形成两面性,班主任在时一个样,班主任走后又一个样,班主任在时,学生如临大敌,大气不敢出,班主任走后,学生感觉,1949年到了,终于解放了;哪一个家长是严厉型的,孩子也极容易形成两面性性格,当面一个样,背着家长又一个样。教师跟学生、父母跟孩子就形成了监督与被监督、监视与被监视的关系。其实,要想让孩子始终如一,表现出一致性,实现由他律到自律,就要给孩子自由。这看上去有点匪夷所思,监督着还不行,放手能行么?
丽丽是个八岁孩子,今年上小学三年级,每天下午放学写作业是令丽丽和妈妈头痛的事情,丽丽急着看动画片,妈妈急着要丽丽先写完作业,一会儿听到院子里小朋友玩耍,丽丽就更着急了。每天下午放学后母女二人必上演的节目就是围绕写作业进行的。到了看动画片的时间,丽丽没有完成作业,妈妈不让看,丽丽也无心写作业,潦草应付。后来妈妈跟丽丽商定,每天下午放学时间,由丽丽来规划,是先写作业、还是先看电视、先玩耍,自己说了算。妈妈只有一个要求,晚饭前当天的作业写完,如果应付了事,妈妈就要取消第二天的看动画片活动。丽丽根据妈妈的要求和自己的需要进行安排,根据当天的作业多少。如果今天作业比较多,丽丽回到家就开始写作业,先完成一科,到5点就可以看一集动画片。然后再把剩下的作业完成。如果写作业抓紧时间,高效率的,晚饭前还有时间跟小区的小朋友玩一会儿。所以,丽丽明白,做作业要集中精力,不能拖拖拉拉。她还明白,写作业不能粗心,否则,第二天的动画片就看不成了。写作业时,她也不会为担心看不上动画片而分心,因为她早已给自己规划好了,也没有人剥夺她的看电视的权利。丽丽由被动遵守变为主动执行,这其中的奥妙就是丽丽有自主权,给孩子自主权会让孩子有主动性,她感觉在按自己的意志行事,没有受到强迫。自己做出的决定自己当然执行,没有自己反对自己的决定的。这样,丽丽完成了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我们家长也好,老师也好,习惯于给孩子设计好一切,指定好路线,孩子你只须按
有一天刚下过小雨,地面上还有小水坑,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手里抓个小石子,扔向小水坑,溅起的水花令小孩子兴奋极了,这是自己的杰作,是自己力量的结果,孩子抓起身边的小石子再次投向小水坑,溅起的水花再次让小脸兴奋不已。妈妈也许害怕孩子摔倒、也许害怕孩子弄湿了衣服。命令孩子不许再投,并把孩子抱到离水坑比较远的地方,孩子仍然不放弃,又走回来,继续投,妈妈这次把孩子抱起来,不许下来。上面例子中,孩子没有自由可言。孩子不能动手,不能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我们知道,观察探索、动手操作是孩子的天性。他对什么都感兴趣,妈妈这次不准许,下次遇到了,他还要继续,哪怕下次是一个有危险大水坑,孩子也会照旧,因为在这方面,孩子的规则、秩序没有建立起来,好奇心也没有满足。家长应该怎么做呢?支持孩子,看着他,只要没有危险就行了,让孩子去感受、去体验。去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我们有时会发现,我们放开了让孩子去做,过一会儿,他自己就会失去兴趣,就会转移注意力。他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如果孩子真的摔倒了,他就会明白了,这种地方是危险的,这是他自己的体验、自己的经验,比我们家长告诉他的印象还要深刻。这个规则在孩子心中就建立起来了。这是孩子内在的规则。有时候我们的束缚看似保护孩子,其实是把孩子放在了危险中。处在保护中的孩子探不到危险与安全的界限,实际上孩子的心是处在恐惧中的,他仍然是要探索,直到找到这个界限。而且这个探索往往会在我们家长看不到的时候,他的危险系数更大。
我孩子两三岁时,曾经把我们家电视屏幕下面的一个小盖子给掰下来了,那是一种老式电视,各种控制按钮就设计在屏幕下面,用一个盖子给盖住,盖子是可以打开的那种。当时我们认为孩子是在淘气,搞破坏。其实,孩子是对电视好奇,她在想,人怎么进了这个方匣子?她在寻找进出口。孩子的这个好奇心没有满足,我们家长不知道,又不准许孩子探索。结果有一天我从外面进来,孩子告诉我说,妈妈,电视坏了。我问怎么坏的,孩子说,我拿您织毛衣的针从小空里塞进去,结果电视就停了下来。我一听,吓的出了身冷汗,万一那根金属针跟电流接触了,孩子小命就没有了。现在我们想,孩子为什么拿针往电视机里塞,其实还是在探索,上次的那个问题她还没有弄明白呢。孩子把盖子弄坏的时候,如果我们知道是孩子好奇,当着孩子的面把电视机拆开,让孩子看,或者带着孩子去电视修理铺看看,孩子不就明白了,就不会有第二次危险了么?孩子如果了解了电视内在的秘密,就不会干这些事了。因为他的疑问解决了。内在的秩序建立起来了。当然,对于危险的而又无法演示给孩子看的物品,我们就放到孩子视线以外的地方。
所以,我们给孩子自由,在我们的视线以内,让孩子去探索,去把握,去建立自己的规则。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就是培养独立人格的孩子。所以,蒙氏幼儿班教学跟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大不一样。教师不能教给学生什么,教师只是孩子的引导者、协助者、建议者。刚开始看上去教学是混乱的、无所作为的,令人怀疑的。孩子们是自由的。在校园中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只要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随意选择自己喜欢、自己感兴趣的操作工具,不受干涉。也正是孩子自己感兴趣的,所以孩子工作起来就是比较投入的,极好的培养了孩子专注品质,培养了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自己喜欢的操作中,孩子们是不喜欢被打扰的,这样,不打扰别人、做事专注的规则逐渐就在孩子们心中建立起来了,而且这个规则已经内化到孩子人格里面。用不着教师实行监视、监督,已经是孩子们的自觉性行为。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