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缺失的孩子
情景描述:孩子六年级了,爸爸很发愁教育孩子。在他眼里,孩子自卑、内向,反应慢,见了人不愿意多说话,懒散。吃饭还非常慢,不管盛多少,都总是吃不完。
家庭背景:父母亲经商,平时很忙,无暇照顾孩子,在孩子2岁的时候把孩子送回了老家,直到10岁才接回身边。在这八年间,孩子先是跟着姨姨生活,生来跟着爷爷。父母亲平时白天忙于做生意,孩子中午饭在学校吃,只有晚上会在家里。除了做作业、吃饭,其它时间不多言语,家里几个人,爸爸喜欢上网,总是在自己房间里上网,妈妈和表姐也不怎么多说话,总是各人忙各人的事情。
问题产生的根源:
一、孩子长期在老家生活,寄居的姨姨和爷爷家里。见不到父母,更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亲情和关爱。长期的亲情缺失导致1、和父母情感疏离(尤其是父亲,因为经常打骂孩子,感情更是淡薄)2、孩子天生的归属感没有被满足,所以周围人的不信任感很强,直接表现在外在上是性情淡漠,对周围人事漠不关心,很多能吸引同龄孩子的事物不能吸引他的注意力。3、从小没有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孩子的一些行为举止不符合父母的期望,由此引来父母的批评,这种批评更增加了孩子的自卑感和逆反情绪。
二、父母不当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导致孩子更加内向,封闭,胆怯。
1、爸爸脾气暴燥,望子成龙心切,在孩子犯错之后总是不问缘由就瞪起眼睛大骂一顿,甚至打孩子。企图解决问题,但事实是更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孩子身上的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产生了对爸爸的敌视情绪,本来淡漠的感情更加疏远了。
2、爸爸有时会用一些讽刺、挖苦性的语言评价孩子,甚至会给孩子下一些定义,比如:“你真是猪脑子”“和猪一样”“你觉得你自己正常不?”这样的话,致使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3、父母对孩子的关心不够。忙于做生意,只看到了孩子“吃饭少”这种有可能影响生理的问题,却忽视了最关键的孩子的心理健康。
4、孩子成绩差,父母缺乏正确引导。没有让孩子分析存在的问题,鼓励他努力,而是说“尽力就行”。对于成绩差的孩子,固然不能拿高标准要求,但是如果每次都只是说尽力就行,可能会使孩子不再重视学习。如果父母能够在不只一味看分数的基础上再鼓励孩子下次要争取考得比这次好,孩子会从内心重视学习。这一点需要改善。
5、极少表扬,总是批评。
指导师建议:
一、 要培养一个阳光健康的孩子出来,父母必须要付出大量的爱。 关爱孩子,不只表现在语言上,也在行动上。从今天起,父母要改变对孩子的说话态度,变“疾风暴雨”为“和风细雨”(语气温和,孩子从心理上才能接纳你,接纳了你的存在,你的话也才有效。否则说再多,都无效甚至负效,也是没用的。)要给予孩子真切的关怀,充分满足孩子的被爱被关怀的心理需求,这块长期亲情缺失的“坚冰”才能融化。
二、 尊重孩子,信任孩子,多作自我检讨,多和孩子沟通。
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人。他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情绪情感,有自己的各种需求。孩子已经在各方面都缺失了八年,作为父母,必须从今天起,给孩子一个科学健康的家庭环境和氛围。孩子有情绪时,让他说出来,给他释放情绪的机会;孩子做错事,要坚信他并不是故意犯错,要知道:没有人天生愿意做个坏孩子;孩子今天是什么样的,说明家长您就是什么样的,孩子是您的镜子,在责怪孩子之前,先想想自己给了孩子什么样的榜样教育,多反省自己的作为,总能找到孩子犯错的根源;多和孩子沟通,孩子的心灵无比纯洁,不记仇,尤其是父母的,多和孩子沟通,增进情感,同时也要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是讲道理的,是会按规则做事的。
三、 父母要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要心平气和。不管孩子做了多大的错事。都要明白,他并非有意所为。你的发脾气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会让孩子更远离你,会让孩子觉得你无能,不冷静,不客观,更不智慧,因为在发脾气时,意味着我们没有其它更好的办法解决问题。
四、 倾听他的声音
重视他的生理健康,更要注重心理健康。孩子的每一种表现都有一种需求隐含在里面。家长要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把握每个阶段他的心理状态,就要先学会倾听,别总是性子很急,不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学会听,比说多少美妙的语言都管用。
五、 鼓励孩子,而非批评、讽刺
每个孩子都有他的优势智能和劣势智能,了解孩子的特点,发扬他的优点,帮助改正缺点,在鼓励中,孩子会不断向上,越来越自信,拥有阳光气息。杜绝再下负面的结论、评语。在对孩子有所期望时,多采用这样的句式“如果你怎么样,就更好了”“你已经长大了,我相信你可以处理好这件事。”信任他,鼓励他,他会给您意想不到的惊喜。在对待吃饭的问题上,家长可以事先和孩子约定,我们吃饭是有时间的,半个小时吃完,吃不完时间一到会撤掉,饭后也没有零食可吃。伴随着鼓励“爸爸知道你是可以按时吃完饭的”事先约定,孩子是会遵从的。
指导手记:这是一个曾经非常健康的孩子,只是因为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导致成为今天父母眼中的“问题孩子”。如果父母从今天起作了改变,孩子的生活就会一天天地充满阳光。由于长期得不到爱,导致心理发育不平衡。当他得到了爱、温暖,自然也就学会了如何去爱别人,爱社会,爱自然,爱生活。
注:以上只是前期指导,等家长做到以上建议的内容,再作后续行为习惯方面的指导。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