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方嘉是西北某市一所小学的学生,他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就是中央电视台的《幸运52》和《开心辞典》。他最高兴的一件事情就是随爸爸来京参加了一回《开心辞典》的现场录制活动。
他爸爸之所以能够被选中进京参加《开心辞典》的现场竞赛,是因为方嘉帮助爸爸解答了许多题。而方嘉的帮手,其实就是他的那些工具书。
方嘉的爸爸,给方嘉买了许多工具书,什么《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辞海》、《华夏文化辞典》、《数学词典》、《历史辞典》、《军事百科辞典》、《艺术百科全书》等等。
方嘉上学前喜欢问问题,他问的许多问题太尖端,让研究生毕业的父母都没法给出正确答案,于是就买来许多工具书来查阅。渐渐地,方嘉就喜欢上了工具书。
上学后,他最喜欢看的书还是工具书。因为他发现,无论哪门课上的知识,他的工具书上都有,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工具书上也有;老师讲的所有知识,工具书上都有,老师没有讲或者老师一时不明白的知识,工具书上也有。
方嘉平时在班上知识面最广泛。有时甚至教师一时不明白的问题,也会请他去查阅。工具书其实是一种小型图书馆。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的习惯,一直没有引起我们中国基础教育界足够的重视。
培养方法
家中常备一些工具书。
设法调动孩子对工具书的兴趣,比如,讨论一些让孩子特别感兴趣的问题,得不出答案时,不必去请教专家,到相关的工具书里查找。孩子就会对工具书的巨大威力感兴趣。
许多工具书查阅方法都有所不同,要教给孩子基本的查阅方法。
遇到问题时,先不要去问老师或者专家,先到工具书里去查找。
如果家中有电脑,尽量安装一些工具书软件如《金山词霸》、《中国百科全书》等。
(6)背诵的习惯
林达,是初中一年级学生,他现在所在的英语重点班,是清华大学的英语一条龙试验班。就是在这个重点班里,林达的英语成绩一直领先。他的数学成绩也十分突出。他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点呢?
先说他的英语学习。林达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英语,一直到现在,他一共学了四本英语课本(三年级的那本英语课本,是以字母为主,不计入在内)。这四本英语课本,少的有七八篇课文,多的有15篇课文,加起来大约有近40篇。
这40篇课文,林达都能够全文背诵,而且背得滚瓜烂熟。
林达已经深刻体会到,学英语的最好办法,也是最笨的办法,就是滚瓜烂熟的背诵。
有时,课文还没有学,林达在家中预习时就已经提前背诵过了。他经常给全家或者朋友表演背诵英文的节目。
不但背诵英文,由于他热爱文学,喜好历史、地理,因此他还自觉背诵了大量中国古典诗文、历史典故、地理数据。因此,林达是班上知识面最宽的学生,同学们遇到一些文学、历史、地理、数学公式等方面的问题,都会问他。他写的作文,由于能够恰当运用相当多的历史典故、精彩诗句、地理数据等,所以文章一直比较充实,有内容,有新意。
培养方法
我们不赞成死记硬背,但是记诵确实是少年儿童在记忆的黄金时期的一个不可忽略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英语,不一定细抠语法和句式等等,最好让孩子在读准音的前提下,把英文课文全文背诵过。这是许多英语专家的教诲,更是一个学英语的好习惯。
对于中小学语文课本所选的中国古典诗文,让孩子尽量都记诵过。孩子如果能够记诵大量的古典诗文,将会受益终身。这也是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一个良好教学方法。
对于一些常见常闻的历史典故、艺术故事,不必死死板板地去记,而是熟悉即可。
一些常用的数学、物理、化学公式和数据,还是能够达到开口就能说得上来为好。当然用到时可以去查阅工具书,但如果是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的少年儿童力所能及,那么把一些常用公式、数据背过,储存在自己的大脑中,不是受益终身吗?
(7)仔细审题的习惯
孙玉林,现在就读三年级,是学校足球队的队员。他球踢得好,可是,他却是一个让老师和父母都头疼的孩子。因为他的学习成绩总是不太好。
他父母说,从小学一年级起,就从来没有记得孙玉林考过一个100分。许多同学不是100分就是90分以上,而孙玉林却很少上去90分。
每次试卷发下来,拿回家,孙玉林在爹妈的监督下,把试卷上的题重做一遍时,所有的题目他几乎都会做。他只是在考试时太粗心,尤其审题不仔细。
现在,许多孩子都有粗心大意的毛病。不少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并不是听不懂课,也不是不会做习题,更不是智力差,而是审题三心二意,注意力不集中,或者题意还没有读明白就想当然,急忙地去解题。
我们不赞成单纯以分数来评价孩子,更不赞成逼迫每个孩子都得考100分不可。我们主要是强调,让孩子养成一种凡事细心的习惯。
培养方法
教给孩子读题时,声音轻,心情平静,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断句,逐字逐句、逐符号地读。当读到花猫6只,比白猫少2只,问白猫有多少只时,能够在关键句处反过来想,就是白猫比花猫多2只。
边读边划。用---(虚线)划出表示条件的句子,用--(实线)划出问题的句子,用着重号标出关键句子。
同时,能够用线段画图,图示出相应的数量关系。比如,一个班内,女生占3分之二,而男生是12人,问有女生多少人?能够用相应的图画表示出来。
能够让孩子复述出题意。比如,两种机器,甲种机器12台,乙种机器10台,甲种机器每台每小时生产产品50件,乙种机器每台每小时生产70件,问所有两种机器一小时共生产多少件?如果孩子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甲种机器12台,每小时每台生产产品50件,乙种机器10台,乙种机器每台每小时生产70件,问所有两种机器一小时共生产多少件就表明孩子已经懂了题意。
(8)定期复习整理的习惯
丁立阳是某中学理科实验班的学生,他曾经获得全省数学竞赛一等奖,全国物理竞赛一等奖。
他的学习经验是:不断复习,定期整理。他这种习惯已经从小学时就形成了。例如,在读小学时,他就曾经通过自己的复习、整理,弄清了比、分数、除法三种数学概念的关系。
请看他的归纳与整理:
除法:被除数、除数和商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分母和分数值。
分数:分子、分母和分数值相当于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比:前项、后项和比值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除数和商。
丁立阳说,他9岁时的这种复习整理,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老师还让他到讲台上把自己的复习整理讲给同学们听。他非常得意。
定期整理复习有许多好处:
第一,可以温故知新,旧的知识中包含着新知识的许多线索。将旧知识系统化,可以非常容易理解新知识。
第二,可以避免遗忘。根据遗忘曲线,如果一周后再复习,那么,学到的知识只能剩下25%。所以,及时非常重要。
第三,可以把种种表面不相关的知识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网络系统,使众多知识相互贯通,甚至可以做到触类旁通。
培养方法
每天晚上在做家庭作业前,将当天学过的知识及时浏览一遍。
学会运用表格来复习整理。每周末,及时将所有知识进行一次系统整理。运用表格的过程,实际就是重新消化知识,梳理成体系的过程。
学会对着教材的目录、章节题目,进行回忆整理。目录、章节就是知识的提纲。
复习整理不要超过半小时。
(9)认真书写文字的习惯
赵丰寰现在是北京某著名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博士生,今年只有22岁。她不但学习成绩好,写的字也十分漂亮,曾经多次获得市级、区级、校级书法比赛的奖励。
她17岁时考入大学,19岁时读完本科,接着被破格录取为硕士研究生,22岁又被免试保送攻读博士研究生。她读小学、中学时的试卷、作业一直被她的母校保留着。她的中学母校,在每年新生入学时,都要让新生参观她的试卷、作业。新生们面对赵丰寰那内容正确,字迹漂亮、整洁的试卷,都啧啧称赞。
记者访问她时,她说:我觉得,写好中国字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教养。把字写漂亮,培养了我的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品格,使我对学业上任何问题都不敢马虎。同时,我觉得,把一份手写体的、工工整整的作业、文件交出去,也是对师长、对别人的一种尊重。记者问:如果每份作业、文件都那么仔细、工整,不耽误时间吗?
赵丰寰说:关键是要从小养成习惯,如果从小学入学时起就养成了一种习惯,既能写好,又能写快,就不会耽误时间了。
记者又问:现在已经都用电脑来处理文件了,写好字还有必要吗?
赵丰寰说:我觉得越使用电脑,就越应该养成这种习惯。我看到许多中学生写的字十分忧心,我也看到许多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尽管论文写得漂亮,但是写的字却十分难看。许多部门在招聘人才时,特别申明,应聘者的简历和应聘书必须手写,不能用电脑打,就是想通过应聘者亲手写的字,来审视一个人的一些内在品格。
培养方法
从最基本处着手,让孩子从刚开始学着写字时,就把每个字的笔画、笔顺写准确。
让孩子学习一点书法,不是为了让他去参加书法比赛,而是让他懂得什么样的字,是漂亮、美观、大方的。给孩子买一些字帖。把大字帖挂在孩子的房间里。
检查孩子作业、试卷时,不要只注意内容的对否,还要检查他们的字写得是否工整、漂亮。
读书、看报时,不只注意欣赏书报文字的内容,还要注意审视字体、书法是否美观,上街时,注意欣赏街市牌匾上漂亮的字。
带孩子去参观书法展览。
生活中,即使写一个留言条,字体也要工整,不能随意。父母要以身示范。
作者:赵红霞 韩军
您尚未登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