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班主任与家长合作的策略(转)
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小学阶段尤为突出。但是目前的现状,小学只是注重了家校合作,但是效果不尽人意。研究家校合作,特别是探讨班主任与家长合作的有关策略,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班主任与家长合作中出现的不良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人际关系疏离
虽然不象中学生、大学生那样出现“临时家长”的报道。但是,小学生的家长一般正是年富力强,在忙于自己的“事业”和工作,请老人或者保姆与老师来联系的不在少数。班主任不熟悉家长,家长不熟悉班主任。有的是家长认为“教孩子是老师的事,交到学校我们完全放心、放手”,班主任也由于种种原因,一般是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才要求家长介入,一般是针对性极强的“单独接见”。其余时候,班主任一般较少找家长,家长偶尔电话询问孩子表现的时候,班主任由于准备不充分,也一般不能很全面介绍学生的情况。造成班主任与家长人际关系较为疏离。其原因主要是家长和班主任对家校合作中自己的角色意识定位不清的原因。
(二)合作方式单一
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大多是单向的,由学校安排,家长一般处于被动,不懂也不敢向学校提出个人要求。家校双方的交流停留在家长会、开放日、家校联系本、通讯录等单一的方式上。活动的参与的目的主要是学校得到家长对其孩子教育的支持,家长在活动中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和方法。家长深层次合作极少,缺乏丰富的合作方式,其原因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据,缺乏相关的制度保证,也没有必要地管理,系统性、科学性不够,随意性较强。
(三)合作地位失衡
比较传统的家校合作方式中,坚持得比较好的就是班级家长会。但是,家长会一般就是班主任讲,家长只是扮演学生的角色,按照常规,家长是能是听(班主任、任课教师讲)、记(老师讲的要点),被动吸收来自老师的规定、要求。家长缺乏发言的机会,班主任也一般不注重来源于家长的信息。这样就是班主任处于权威地位,家长只能服从、被动接受。其原因主要是班主任以及家长的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法第49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监护人应当配合学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对未成年人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进行教育”,“学校、教师可以对学生家长提供教育指导”,由此可以看出,家长的责任就是“配合”,学校、老师是“指导”地位的。认为班主任就是来“指导”的,家长是来“配合”的。
(四)合作内容狭窄
家长一般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考试分数,家长会,家访几乎都是围绕作业、成绩展开的。家长咨询班主任的一般也是这问题。双方合作交流的心理、品德、身体素质、习惯等则处于从属地位。
二、小学班主任和家长合作的意义
(一)是教育法律法规以及新课改的需要
我们知道各级各类有关教育法律法规都规定家长和学校需要合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有相应的机构在检查家长学校的建设,教育本身的规律也需要小学班主任必需同家长合作,才能最好的实现教育最优化.还有新课改始终强调生活中的教育性,这就是要求家长在平生活中关注学校教育的内容,关注班主任老师的要求,及时对孩子加以引导。
(二)小学生成长阶段自身的需要
小学对人的一生存在着重大影响,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人生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12岁,在这段时间如果不能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它们就会扎下深根,发芽生长,以至于永远都拔不掉。”可以看出,这一阶段如果引导得当,让学生心理、智力、身体、艺术素养、审美情趣等方面取得长足的发展,将会受益一生。
小学阶段,亲子关系,师生关系还是他们成长过程十分重要的人际关系,而这两种关系都象 “力”一样直接作用在他们身上,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的形成、智力的发展和习惯地养成。两种“作用力”的关系怎样,决定他们的心理渴求是否得到足够的满足。
(三)家长这一角色的需要
首先是家长在极强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目标的驱动下,家长十分关注孩子所受的学校教育以及在学校的学习、交往、成长情况,希望自己采取的家庭教育能帮助孩子更好的适应学校教育,更好的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引导和教育,从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其实是家长的文化层次在逐渐提高,对于教育方面的知识也逐渐增多,在判断孩子学业进展上,大部分游刃有余,而且家长在了解学校教育的同时,能够适时、适度在家予以辅导,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加强。
再次还有家长教育观念与时俱进,更新较快。在对学生的主要要求方面,班主任和家长的要求不尽相同,有调查显示,班主任更加注重学生的组织纪律、在团队中的表现等方面,家长则更加看重学习成绩和掌握的技能。这就为家长教育观念更新的留下了可能。
(四)是班主任这一职业专业化的要求
首先是缓解教学和管理的压力。目前一个班都是几十个学生,教学质量很难保证其针对性,大班额给班级管理也带来了难度,家长的参与对于加强管理,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学质量有较为明显的帮助,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班主任的教学与管理的压力。
其次是加强教育的现实性和贴近性。班主任由于由于职业原因,不可能熟悉在生活中的很多行业,因而在教育上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通过与家长合作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社会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
再次是减少学生心理、学业、习惯等方面出现极端偏差的现象。通过与家长及时有效合作,保证合作渠道的畅通,对于小学生的很多不良苗头都能得到及时矫正和调控,能最大限度的了解使学生的成长状况,有效避免出走、偷盗、撒谎、打架等现象的发生。
三、小学班主任和家长合作的对策建议
(一)更新教育观念,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
小学班主任和家长合作,我们不能期待相关在配套的政策出台了再有所作为,作为班主任,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让家长切实参与班级管理和教学活动,小学班主任不应该是家校合作的绝对权威,而更应该是家校合作的首席,使家校合作的主导者、服务者和资源利用者。班主任和家长的关系不是“我说你听”的关系,因此班级开展活动时候,先调查家长的需求,根据家长的特点,需求来安排、确定活动,使家长在班级管理中有一种成就感、归属感。
(二)拓宽沟通渠道,建立灵活的交流机制
其一是技术沟通,主要是利用家长会介绍班级情况,亮出自己的“家底”,为班主任和家长的相互信任打下良好的基础。还可以填写调查表,将家长基本情况,请家长写下能够为班机提供哪些服务,对老师有什么建议和要求,对孩子的期望以及孩子的特点等交给老师。在此基础上组建班级家长理事会、召开家长建议会、成立家长委员会,还可以创办班级的家教专刊等途径。向家长公布电话,对学生家访等形式。
其二是情感互动,家长和教师存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目标上,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分歧,如果夸大这些分歧,就会十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如果彼此直接坦诚相见,求同存异,就会十分是彼此合作十分融洽、顺利,当然如果不便于直接,通过适当的第三者转述也是一个不错的交流手段。
其三是网络交流,现在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小学班主任充分利用班级博客、班级QQ群等网络平台,也能够及时与家长沟通,实现便捷的交流。
(三)挖掘家长潜力,开发丰富的课程资源
家长应该是新课程的知情者和理解者,他们也是新课改的“局内人”,还要把他们引导成为新课改的拥护者和支持者,、参与者和执行者。如校本课程的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都可以让家长大显声手。在新课程倡导“教育回归生活”的今天,教师的经历以及活动场所、结交范围毕竟有限,家长们职业以及活动场所为学生的生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班主任引导得法,将对学生带来无尽的享受和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小学班主任和家长合作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忌束之高阁做摆设
很多班主任成立家长委会、家长理事会以后就不闻不问,束之高阁,将之作为一种摆设,对家长不大信任,不敢放手开展家校合作的事宜。这就浪费丰富的教育资源。
(二)忌见风使舵分等级
不管什么班级,家长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学识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班主任就忘记了教书育人的天职,看家长能够提供方便的就重点关注,阿谀奉承,对于有些家长就是摆出自己是专家、权威的姿态,不能很好的尊重和理解家长,这样做久而久之,就会使班主任在家长的形象大打折扣,影响教育效果,
(三)忌“穷追猛打”求规模
家长都有自己的工作、事业,班主任切忌将家长资源采取涸泽而渔、焚林而猎的掠夺式开发,这样就会导致家长参与合作规模大,效果不明显。其实,家校合作毕竟不是学校的全部,不能凡事都依赖家长解决,对家长“穷追猛打”,造成合作规模气势很大,过多过滥,单调重复、意见不一。这样容易使家校合作陷入困境。
小学班主任与家长的合作如何实现有效、务实,还值得我们广大教育工者进一步探索。
●先说17分钟的优点,临到分别的时候‘随口’说3分钟小朋友需要改进的地方;●找学生的优点,一定要排除什么“听话”、“成绩好”这些东西,要从孩子的劳动观念、接人待物这些地方找优点;
●成绩好的学生一般不在公开场合表扬,在公开场合主要表扬那些考试成绩不怎么好的小朋友;
●家长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是我们的工作伙伴,恰恰不一定是需要我们教育的对象;甚至有时候他们倒是我们学习的对象……
很多事情,不宜简单地‘激愤’,也许让我们深刻地反思可能是更需要的。至少我们很不认同我们有一些同行和家长沟通的方式。
和家长的沟通有时候是在考验我们教师对生活感悟的程度,看你对生活中很多事物的拿捏程度了。”
您尚未登录系统